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处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具有调蓄滞洪、繁衍生物多样性以及长江干流净化池或生态前置库等生态功能。然而,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湖泊萎缩严重,水资源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制约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熵权法建立了由物理化学指标体系和生态指标体系组成的水生态健康评估体系,用13项指标来评价洞庭湖水生态健康状况。单因子法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近5年来洞庭湖湖体水质整体为优;湖水中总氮、总磷污染比较严重;监测断面总磷浓度均劣于Ⅲ类水质要求,总氮浓度达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仅占8%。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进一步表明,洞庭湖湖体水质劣于入湖口水质,入湖口水质劣于出湖口水质的分布特征。湖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城镇生活污染源是导致洞庭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熵权法结果表明,2004年至2008年间,洞庭湖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总体上呈现递减趋势,2008年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仅为0.2881,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其次,对洞庭湖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索。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模型,选取14项指标,构建洞庭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度计算模型,对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洞庭湖区评价级别处于安全状态;2008年处于一般状态,生态安全状态水平下降。2008年状态得分值仅为基准年的43.2%。对状态做进一步分析,总氮和总磷是造成洞庭湖水生态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提出保障生态安全的对策: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开展湖区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流域生态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