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气上逆证是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的生理功能失常。临床上可见症状包括呕吐、呃逆、喛气、吐酸、吐蛔、恶心欲吐、干呕。胃气上逆证出现的症状临床发生率很高,外感、内伤、饮食、情志及虫积等因素都会造成上述症状,而表现为疾病的主证或者兼夹证。形成胃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临床中常与他病兼夹,不易攻克。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胃气上逆证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目的: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的条文进行整理,选取出含有胃气上逆证的证候及相应的治法方药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探讨仲景对胃气上逆证辨治的思路。方法:以《伤寒论讲义》[1]、《金匮要略讲义》[2]为资料来源,选取症状出现呕吐、喛气、呃逆的条文,按八纲辨证进行证型分类,从八法进行治则归类,根据证候表现对仲景用药进行统计,并对仲景的辨治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分析条文后选出《伤寒论讲义》胃气上逆证条文38条(呕吐35条,呃逆3条),《金匮要略讲义》胃气上逆证条文33条(呕吐30条,呃逆3条)。从八纲辨证,将胃气上逆证的辨证分为寒、热两大类,再以表、里、虚、实进行细分,有表实寒证、表虚寒证、里实寒证、里虚寒证、里实热证、里虚热证六种。治则归类为汗、下、吐、和、温、清、补七法,汗法有调和营卫、解表化饮;下法有峻下逐水、泻热去实;吐法有涌吐宿食;和法有和解少阳、辛开苦降、清上温下;温法有温中降逆、温补少阴、温肝降逆;清法有清胃降逆、清胸降逆;补法有补气降逆、温阳降逆、滋阴降逆。结论:仲景认为胃气上逆证的病因包括外感、内伤、饮食、情志、虫积及误治,病机为胃气上逆,证型以里实寒证为主,治则以温补脾阳和通降胃气为主,治法以温法、和法为主,方剂以温里剂为主,其中吴茱萸汤、四逆汤、小半夏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居多,药物最主要选用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仲景对胃气上逆证的辨治思路与处方用药的法则,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进行病因分析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不可遗漏如痈脓、虫积、情志等因素,辨证时可以优先考虑因寒致胃气上逆证,从常见证型开始进行排除,治法用药亦可先考虑温法、和法及小半夏汤、四逆汤类、五苓散、吴茱萸汤、小柴胡汤等方剂,温补脾气首选人参、大枣、炙甘草,温通胃气首选半夏、生姜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