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紫杉醇(PTX)被发现以来,就因其对乳腺癌优异的治疗效果,被广泛使用。但在临床应用中,紫杉醇存在水溶性差、血液清除率高、毒副作用大等问题,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利用前期发现的具有超分子自组装性质的天然五环三萜—桦木酮酸(BTA),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了一种桦木酮酸-紫杉醇复合纳米药物体系(BTA-PTX NPs),利用桦木酮酸自组装性质构建的纳米载药体系不仅实现了对紫杉醇的靶向递送和缓慢释放,还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采用溶剂萃取对路路通中的目标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经过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目标成分为桦木酮酸,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桦木酮酸自组装纳米载药体系,并对影响其纳米结构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乳化剂类型、有机溶剂种类和油水比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乳化剂为聚乙烯醇(PVA)、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油水比为1∶3。在此基础上,确定了BTA-PTX NPs的最佳比例为20∶7,能够形成规则的球状纳米结构。利用SEM、TEM和DLS对纳米药物BTA-PTX NPs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其粒径为257.4±2.4 nm,PDI值为0.07±0.01,呈现规则的球状纳米结构。通过体外进行BTA装载和释放PTX的实验,确定了最佳载药量为33.12%,包封率为87.8%。根据UV-vis、IR和接触角实验的结果分析发现,桦木酮酸和紫杉醇分子间存在着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这是驱动BTA-PTX NPs纳米复合物的形成原因。通过构建桦木酮酸-紫杉醇纳米药物体系进行体外和体内的乳腺癌治疗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BTA-PTX NPs对4T1和MCF-7乳腺癌细胞均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以PTX为当量计,BTA-PTX NPs对4T1细胞的IC50值为2.13μg/m L,显著低于PTX对4T1细胞的IC50值(5.72μg/m L);BTA-PTX NPs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28μg/m L,显著低于PTX对4T1细胞的IC50值(6.53μg/m L),并通过内吞方式被两种癌细胞所摄取。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BTA-PTX NPs能够通过被动靶向作用(EPR效应)能够快速到达肿瘤组织部位,对于肿瘤的生长抑制率为70.4±7.5%,显著高于紫杉醇原药的肿瘤生长抑制率(48.5±7.3%)。对构建的桦木酮酸-紫杉醇纳米药物体系进行了体外和体内的安全性评价。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BTA-PTX NPs对LO2正常细胞不显示毒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BTA-PTX NPs没有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没有造成动物体重的显著减轻,也未对其主要脏器造成损伤。这些结果均表明BTA-PTX NPs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综上,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桦木酮酸-紫杉醇纳米药物体系,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