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道教建筑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t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宗教,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学说,构成内容复杂的道教神学。道教建筑随道教的形成而出现。道教建筑是道教具象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物质形式填入宗教精神内涵后的产物,是道教徒精修的场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宗教建筑相互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造就了道教特有的宗教建筑形式。道教历来重视其宫观建筑的精神价值,道教的神仙信仰是一切宫观建筑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道教富观是其精神理念、世界观和神学价值集中体现的外在具象化表现形式。散布于乡野的道教建筑,是地方文化活动中心,多由民居建筑演化而来,或由原有的祠堂建筑改建而来,因此,在形式上接近民居建筑,但内容和形式会因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广州市道教与道教建筑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就有著名道士葛洪、鲍靓、鲍姑等,他们对道教在广州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古代汉文化的渗入过程中,带来了早期的道教建筑模式,在与越文化交融中,形成了广州道教建筑地域做法的独特性。现存的道教建筑,很多依然是道教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它们是各种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本文立足于广州地区,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背景下,重点从道教建筑的历代概况、总体布局、建筑形式、空间处理等方面分析。在实地调研测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材料,运用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广州市道教建筑的整体布局特点、单体建筑的形制及细部特征等,从而深入的认识广州地区道教建筑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其他文献
设置中庭是图书馆设计中普遍采用的设计手法,也是设计中的亮点。其作为过渡空间不仅使交通更为有序、流线更为灵活,同时也调节了室内微气候的变化。鉴于其良好的空间感与采光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也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建筑类型中十分重要的公共建筑,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图书馆建筑设计来说,无论是图书馆界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寒地建筑中庭设计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塑造一个针对动态的寒地气候环境的可变的舒适中庭空间,用以满足使用者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在室内的正常活动和感受自然的需
“风格”作为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形式问题被18、19世纪的欧洲广为争论。希腊复古风格和哥特复古风格成为当时的主流,但是随着19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的发展,建筑学科也不免受到
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是哈尔滨市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保护区,这里曾经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与地域文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街区内的建筑与设施已经陈旧破败,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生活要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早期人们对河流的管理和修筑以工程堤坝为主,滨水空间形态整齐、单一,河岸线形式趋于单调,减少了河流原本的形态特征。在治理河流和营造活动空间的同时却与人们
从手工业时代的古典建筑到工业化时代的现代建筑,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时代的建筑形式特点。数字时代中,计算机技术帮助人们极大的加快了思考的速度并使得计算更为精准,也让人的思考
学位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疯狂膨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增加了2.23倍。与此同时,城市可建设用地相对有限,在土地价值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高强度开发
文德路曾是广州的文教中心,至今仍保留部分传统城市空间的印记。文德路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遗迹数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州市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商业街区之一。如今,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