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宗教,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学说,构成内容复杂的道教神学。道教建筑随道教的形成而出现。道教建筑是道教具象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物质形式填入宗教精神内涵后的产物,是道教徒精修的场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宗教建筑相互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造就了道教特有的宗教建筑形式。道教历来重视其宫观建筑的精神价值,道教的神仙信仰是一切宫观建筑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道教富观是其精神理念、世界观和神学价值集中体现的外在具象化表现形式。散布于乡野的道教建筑,是地方文化活动中心,多由民居建筑演化而来,或由原有的祠堂建筑改建而来,因此,在形式上接近民居建筑,但内容和形式会因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广州市道教与道教建筑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就有著名道士葛洪、鲍靓、鲍姑等,他们对道教在广州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古代汉文化的渗入过程中,带来了早期的道教建筑模式,在与越文化交融中,形成了广州道教建筑地域做法的独特性。现存的道教建筑,很多依然是道教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它们是各种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本文立足于广州地区,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背景下,重点从道教建筑的历代概况、总体布局、建筑形式、空间处理等方面分析。在实地调研测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材料,运用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广州市道教建筑的整体布局特点、单体建筑的形制及细部特征等,从而深入的认识广州地区道教建筑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