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先勇是当今中国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于20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孽子》是描述中国男同性恋群体生存境遇之篇幅最长,也是在表述相关题材的同类小说中艺术水平较高的一部作品。故事讲述了终日游荡在台北中心公园的青年男同性恋者李青、小玉、老鼠、吴敏等人在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空间、家庭空间、群体内部空间中寻找自我身份以及寻家、寻父的个人经验。作者从人道主义视角入手,结合20世纪中后期中国台湾地区的性别文化语境,在叙述作品中“孽子”们的人生传奇时揭露了异性恋中心主义的不合理之处以及男同性恋群体内部难以消磨的人格局限。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在知识谱系学的视野下梳理了白先勇创作的“边缘人”人物形象、台湾文学与华文文学间的关系、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关于《孽子》这部作品的国内研究现状。论文的正文部分,以性别视角作为观照作品中男同性恋者身份问题的一个宏观视野与论述主轴,将分别从社会、家庭、群体这三个平行范畴来研究他们在不同的空间中所受到的挤压以及群体内部所体现出的人性之恶。结语部分在得出“同性恋者无家国”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指认出《孽子》中男同性恋者寻找自我身份这一行为失效的结局,并进一步思考华文文学创作中同性恋书写蔚为大观的原因及其故事结局的重复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