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一种有声有色的艺术形式,已成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娱乐作品。电影片名犹如电影的“眼睛”,它对一部电影能否畅销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片名的翻译工作至关重要,有些译者在翻译片名时能对片名画龙点睛,既不失原语的意义,又能在目的语中被广泛接受。同时,在电影片名翻译上,“一片多名”现象普遍存在。本文试图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解释汉译英语电影片名一名多译现象。在多元系统理论的框架下,作者将影响电影片名翻译的因素放入整体的社会背景中,发现其相互的联系和影响。基于这一理论,本文首先从英语电影汉译片名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各自的语言特征,商业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地区从1949年至今汉译片名的特点。发现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大陆早期主要以异化策略为主,而随着大陆同国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归化策略开始被译者广泛使用。台湾和香港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则主要以归化策略为主。在语言特征上,三个地区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大陆的译名很少出现煽情的词语,香港译者则很普遍的使用了这种词,台湾译名在早期也很少出现这类词语,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词语也频频出现,并且形成了诸如“魔鬼”,“总动员”等一系列译名。在译名的商业表现特征上,大陆译名的商业特征比较淡,香港和台湾译名则能表现出了片名的商业特征。作者阐述了将多元系统理论运用于电影片名翻译的可能性,并从该理论出发,将收集到的汉译英语电影片名进行分析、比较,从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经济因素,赞助人几个方面出发,揭示了不同地区同一片名出现不同译名现象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关于翻译文学的地位的观点,结合三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阐释了翻译电影片名时译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通过这些例子的分析和比较,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多元系统理论出发,作者阐述了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所受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在大陆,政治、伦理道德对译者影响最大,它们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更多的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经济因素对译者起着重大作用,其他因素则位于边缘;台湾由于早期和大陆在政治上的对抗性,政治因素对片名翻译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台湾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而经济因素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起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大陆和台湾具有文化同源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观念也对台湾的电影片名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其次,基于赞助人目的的不同,使得同一电影片名有多个译本。大陆赞助人的目的是通过电影来教育、团结人民群众,让人们了解外国文化;香港赞助人的目的则是通过电影来获取经济利益;在台湾,部分赞助人也怀有同样的目的,还有部分赞助人把电影当做为台湾当局服务的工具,影响舆论导向。最后,基于多元系统理论,本文结合三个地区不同的历史背景,发现电影翻译在三个地区不同时期所处的位置也不同,因而造成了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