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 PPP模糊度固定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是当今GNSS定位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由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具有适用性强,灵活性高,作业条件简单等优点。精密单点定位受基站和观测网络限制,通过单台接收机即可完成作业,应用范围广阔,但这也造成了模糊度固定困难的问题,因此大量学者将PPP的研究聚焦在了模糊度固定上。随着各国GNSS的发展,多GNSS融合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利用多GNSS融合提供的更为丰富的观测量,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平差的冗余度,对于加速PPP定位收敛,提升模糊度的固定率和固定速度都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PPP模糊度固定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1)针对相位偏差改正理论和小数周偏差改正算法展开了介绍,包括误差结构、小数周偏差估计理论和算法等,并分析评价了本文生成的改正数的稳定性与可用性。实验表明,在15天的尺度范围内,除部分BDS-2的GEO卫星外,各GNSS卫星的宽巷小数周偏差均有较为稳定的表现,窄巷小数周偏差随时间的变化量也较为稳定。(2)梳理了模糊度固定的基本理论和算法,针对模糊度可靠性检验和不完全模糊度算法进行了讨论,并基于相应算法模型在开源软件包上实现了 PPP模糊度固定解。此外,还对固定解的固定速度、收敛性、历元固定率和定位精度进行了评估,实验表明,利用小数周偏差产品改正相位偏差并使用不完全模糊度固定算法后,GPS模糊度历元固定率可达80%以上,收敛速度综合提升26.07%,最终定位精度综合提升19.15%。(3)针对BDS-2星座的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误差处理策略,并就多GNSS融合的关键问题——系统间偏差和模糊度融合策略展开了研究,确立了以随机游走模型和系统内单差为基础的多GNSSPPP固定解处理策略。实验表明,多GNSS较单GNSS定位性能提升明显,平均固定所需时间缩短为28.42min,平均历元固定率达88.42%,平均三维位置精度可达1.087cm。
其他文献
自动文本摘要技术通过算法将原始文档中重要信息摘录以形成摘要,便于阅读理解。针对现有自动文本摘要与关键词提取算法存在的不足,并降低信息过载程度,本文综合自动文本摘要和关键词提取技术,尝试高质量文本摘要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鉴于传统关键词提取方法未有效利用中文的结构特点,且文本特征信息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At-Bi-LSTM-CRF网络模型,将关键词提取转变为实体的标注问题。首先,将向量化
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市政基础设施的供给需求不断增加,这与既有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几乎饱和的现状极不匹配。政府力推综合管廊建设,以增强市政工程相关资源运输系统供给能力,提升现代化城市综合承载及安全保障能力。我国综合管廊PPP项目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则、体系标准及收费机制尚不完善,试点项目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规划滞后、强制入廊无上位法依据、相关主体协调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综合管廊PPP项目的落地与推
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无线设备的出现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使得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但是现有的可分配的频谱资源有限,同时已分配的频谱利用率又低,因此出现了认知无线电技术,该技术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最有效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技术以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针对认知无线电中单节点信号检测易受路径损耗、阴影效应和多
红枣作为新疆规模化种植的特色林果优势经济作物,以其种植范围广、规模化种植面积大的特点,在新疆绿洲生产、生态建设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快速、精准地了解本区枣种植面积实际状况和种植结构,不仅从局部区域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系列卫星凭借高空间分辨率、明显的地物细节信息等优势应用于农业遥感领域,提供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一直是煤矿高效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双巷掘进过程中,回采巷道在“一掘二采”反复扰动作用下底鼓现象日益严重,巷道底板变形破坏严重,对于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大柳塔矿52303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通过钻孔取芯和岩石力学实验测出了巷道顶底板物理力学参数,经巷道底鼓机理分析和理论计算推导出了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底板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消耗殆尽,不少煤矿已转入深部开采,矿井所面临的水害也更加复杂。苗庄煤矿属于华北型煤田,目前采掘部署集中在下组深部煤层,其开采条件不仅面临底板奥灰高承压水的威胁,而且存在着顶板采动裂隙沟通上组煤采空区积水的危险。本文以苗庄煤矿15-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进行煤层采动裂隙发育预测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采动裂隙破坏隔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大型农场是我国黑龙江黑土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单元。由于春季黑土冻融和积雪融化及降雨造成了水土流失,易导致农田土壤水分饱和甚至积水进而农机进地作业困难也接影响春播进程。研究东北黑土区春耕时期土壤水分分布规律以及变异特征,有利于掌握该时期土壤分布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农机进地安排具有指导意义,然而传统的土壤水分野外监测费时费力,遥感技术有大面枳测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政策的变化,煤矿开采区域逐渐向西部转移。在以黄土沟壑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中,矿山开采造成大量地裂缝的现象已十分普遍。与东部平原区域相比,矿区大量的采煤裂缝会对黄土沟壑区域造成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更容易导致各类地质灾害,加剧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压力;传统采用人工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采煤塌陷裂缝进行监测,效率低、危险性大、主观性强。目前针对采煤塌陷裂缝的自动化监测研究较少,尤其是
金矿作为贵重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所开采出的黄金有着重要的工业价值。对于急倾斜中厚矿体条件,当应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时,遗留的采空区失稳问题较为突出。采空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冒落冲击灾害,对井下人员与设备都会造成严重威胁,给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增加了困难。论文以庞家河金矿浅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采矿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采空区冒落致灾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InSAR和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其监测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反演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动力学过程对于揭示地震发生机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基于尼泊尔震区46个GPS测站点和ALOS-2与Sentinel-1A四个不同轨道的观测影像获得的尼泊尔MW7.8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了本次地震的断层几何参数和同震滑动分布,并分别从位错模型、断层几何结构和平滑约束条件三个方面对同震滑动分布的影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