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最佳320排CT肺三期增强扫描时相,并评价其对孤立性肺病变(SP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成功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间住院患者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孤立性肺病变100例,其中恶性55例(A组),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23例(B组),活动性炎症22例(C组);病灶直径范围0.6~4.6cm,平均直径(2.41±0.88)cm。另收集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D组)。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320排螺旋CT先行全肺常规平扫,对比剂注射开始后(优维显,370mgI/ml,50ml,5ml/s),延时0s或4s启动扫描,扫描时间间隔2s,连续扫描20次,总采集时间38s,3min时重复扫描一次。采集的容积灌注数据自动传输至320-DCT副操作台上,将数据导入灌注(bodyperfusion)软件进行分析(双输入单室模型),得到TDC曲线。记录肺动脉峰值时间(PA-TTP)、左心房峰值时间(LA-TTP)、胸主动脉峰值时间(AO-TTP)和SPL强化峰值时间(SPL-TTP)。在0s、PA-TTP、LA-TTP、AO-TTP、SPN-TTP及延迟3min六个时相测量SPL的CT值,并计算CT净增值(NE)。分析不同性质SPL的TDC曲线特征及强化时相特征,比较不同性质SPL各期CT值及CT净增值差异。应用ROC曲线的AUC比较各时相NE对SPLs的诊断效能,并联合多时相NE或联合多指标诊断SPL。结果A、B、C、D组的PA-TTP、LA-TTP及AO-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SPL-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63,P<0.001),C组SPL-TTP为明显早于A、B组;C组SPL-TTP与LA-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4,P=0.159), A、 B组SPL-TT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907,P=0.367)。C组SPL于PA-TTP、LA-TTP时相均明显强化,约18s时相达强化峰值,C组LA-TTP、SPL-TTP时相CT值及CT净增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93,P=0.098;t=0.226,P=0.072);3min时相无强化。A、B组于PA-TTP、LA-TTP时相基本无强化,均约28s时相达强化峰值,二者SPL-TTP时相NE差异有显著性(t=2.89,P=0.005)。3min时相,A、B、C组CT值及N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77,P<0.001;F=9.42,P<0.001),A组NE明显高于B、C组。三组SPL共有6型TDC表现;恶性SPL的曲线主要为表现为Ⅱ、Ⅴ、Ⅵ型,共占92.7%。慢性炎症的曲线主要表现为Ⅲ、Ⅳ型,共占73.9%。C组SPL曲线形式较简单,主要表现为Ⅰ型(90.9%)。(Ⅱ+Ⅴ+Ⅵ)型TDC诊断恶性SPL的敏感度92.7%,特异度82.2%,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90.2%,诊断准确率88.0%。肿瘤血管在28s时相显示率最高41%,其中主要为恶性SPL,占90.2%。肿瘤血管对恶性SPL诊断敏感度67.3%,特异度91.1%,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69.5%,诊断准确率78%。共观察肺癌107例(29例中央型肺癌,78例周围型肺癌),27例中央型肺癌可见支气管动脉扩张并进入癌灶,仅9例周围型肺癌合并支气管动脉扩张,未见明确的BA进入癌灶.共观察良性病变45例,其中15例支气管动脉扩张。各时相NE诊断A组时,28s时相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最大(0.872),诊断效能最高,界值(cutoff value)为25.5HU,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2.2%,阳性预测值86.2%,阴性预测值88.1%,诊断准确率87.0%。各时相NE诊断C组时,18s时相ROC的AUC最大(0.985),界值为37.5HU,敏感度81.8%,特异度87.2%,阳性预测值64.3%,阴性预测值94.4%,诊断准确率86.0%。联合28s时相NE和3min时相NE对恶性SPL和活动性炎性SPL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提高2.0%、8.0%,联合多个SPL强化特征对恶性SPL有最高诊断效能(AUC=0.922)。结论以18s、28s、3min为扫描时相的320排CT肺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对SPL的鉴别诊断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