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作品中的嘲讽及其世界观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距果戈理的时代已过去一个多世纪,但是只要谈到俄罗斯文学,尤其是讽刺文学,就没有人会不想起这位伟大的作家。作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人,果戈理享有太多的光环,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说过,如果没有果戈理,无法想像俄罗斯的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果戈理具有很高的讽刺造诣,他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方式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伟大作家。然而,果戈理也承载着太多外界的批判以及来自自身的压力,所以他的讽刺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俄罗斯关于果戈理的研究已经多不胜数,中国也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引入果戈理的作品,鲁迅就曾给这位作家很高的评价。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偏向性,有赞扬的,有批判的,有侧重于文学作品本身的,也有研究果戈理其人的。人都有其复杂矛盾之处,本文就是想从果戈理的嘲讽手法出发,探究他们与果戈理世界观之间的关系,力求能重新对这位作家有个公正的认识。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3个主要章节和结论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嘲讽的起源,特色,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对象,目的,方法,意义等。 第一章主要从理论部分出发,介绍关于嘲讽的一些不同观点,以及这种风格在作品中的功能。 第二章的5个小节从果戈理的不同作品,作品集出发,研究了果戈理是如何走上嘲讽道路,以及其嘲讽在不同时期的特色与其世界观之间的关系。 最后总结全文观点,希望能对正确认识这一作家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是万宁市万城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该镇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三大讨论”(即如何持之以恒地学习党性理论,发展党性理论;如
中美文化的隔阂、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生活在两种文化,即美国“主流”文化与民族“边缘”文化之中的美国华裔作家们体验最为强烈,也最为关注的问题。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在莫言作品的众多译者当中,葛浩文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英语译者,他无疑对莫言赢得诺贝尔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蛙》是继莫言获得诺贝
对热解Ti(OC4H9)4+AgNO3溶胶制备的TiO2(Ag)纳米半导体薄膜光催化特性与其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薄膜对二卡基砜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显著影响薄膜的光催化作用,这与TiO2微粒的长大和晶相转变有关
看懂黄宾虹的,不会走这条路。因为,他们知道,这条路已经走到底了,你已经无路可走。●看不懂黄宾虹的,坚定地要走这条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条路已经走到底了,你已经无路可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到目前为止,电子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在半导体的冲击下有些型号电子管的原有功能已逐渐被人遗忘,但在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胆机潮中,电子管却在音响领域中大出风头。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