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市海重要国际湿地是我国西部迁徙水鸟重要的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对于珍稀濒危水鸟及鸟类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生态区位重要性。本研究开展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拉市海水鸟种类组成、个体数量等进行了持续105周次的不间断观测和记录,并对水域状况、湿地植被、水生生物等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调查记录水鸟6目12科59种,共336115只,其中,小天鹅、普通燕鸻、反嘴鹬、中杓鹬等为拉市海湿地新纪录,中杓鹬为云南省新纪录,记录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灰鹤和棕背田鸡等。基于历史记录综合分析发现,拉市海水鸟多样性较本世纪初已明显降低,部分珍稀濒危水鸟种类已经从拉市海湿地消失。研究表明,拉市海水鸟多样性丰富,对于珍稀水鸟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区位价值。2、研究揭示拉市海水鸟多样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年度差异,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动特征。拉市海水鸟越冬期从每年9月至次年4月,繁殖期从5月至8月,该湿地水鸟多样性随越冬期和繁殖期更替循环过程呈现增加和减少的交替往复的动态模式。研究认为,迁徙水鸟的多样性决定了拉市海水鸟多样性,迁徙水鸟在拉市海湿地的迁徙、越冬过程解释了拉市海水鸟多样性季节性变动的根本原因。3、研究揭示拉市海冬候鸟的时间动态随迁徙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越冬期拉市海冬候鸟的迁入、停留、迁出持续时间及其年际变化,与不同冬候鸟种类及其种群规模存在明显关联。拉市海冬候鸟种类及个体数量在年际间保持相对稳定,在季节上呈现出随迁徙、越冬进程而变动的基本规律。分析认为,拉市海冬候鸟种类数目的季节变动是不同种类冬候鸟迁入、迁出时序的反映,而冬候鸟总个体数量的动态图式是各种冬候鸟个体数量在时间分布上的叠加结果。4、本研究筛选了周平均温度、周平均风速、周平均相对湿度等8类气候因子,运用逐步回归的数学统计方法,就这8类气候因子对越冬期迁入、迁出阶段冬候鸟种类数和个体数变动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研究表明,周平均温度、周平均风速是迁入、迁出阶段冬候鸟个体数量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而周最低气温、周平均气温和周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种类数量的主要因子。5、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越冬期3个阶段3类生境中的水鸟群落特征,发现在越冬期迁入、停留和迁出3个阶段中,拉市海水鸟群落种类数和个体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动格局,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时间顺序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的现象。研究还表明,拉市海3类生境的水鸟群落特征差异显著。越冬期间拉市海水鸟种类数和个体数主要出现在明水面和浅水沼泽区域,水鸟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浅水沼泽生境中最高。就不同生态类型水鸟而言,游禽和涉禽在拉市海3类生境中的群落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明水面生境的游禽种类数、个体数最多,而在浅水沼泽生境中游禽多样性指数最高;涉禽只出现在浅水沼泽和农田撂荒地2类生境。研究认为,保护明水面和浅水沼泽的生境质量,对于拉市海水鸟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6、基于越冬期不同阶段和拉市海3类生境条件,就6类生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生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特征的影响各异,且在越冬期不同阶段对同一群落特征的影响也不相同。具体来说,在秋季迁入阶段,食物资源是决定水鸟种类多寡的关键因素,平均水位是影响水鸟个体数量增减的重要环境条件,而植被面积比例对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相比其他生境因子更为重要。底栖动物是冬季停留阶段制约水鸟种类和多样性的关键原因,而在此阶段水域面积扩大更有利于水鸟种群规模的增加。底栖动物同样是春季迁出阶段水鸟种类数的限制性因素,而个体数与这一时期水位因子的关系更为密切。7、基于拉市海水鸟多样性现状和时空动态特征,针对目前拉市海湿地生态条件及生境影响因子特点,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拉市海湿地水鸟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拉市海湿地水鸟保护策略。本研究全面揭示了拉市海水鸟多样性特征、种类组成、数量规模等现状,深入探讨了该湿地水鸟多样性的季节及年变动规律,系统分析了气候、生境因子对水鸟多样性时空动态的影响及内在关联。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拉市海湿地的地域重要性和该湿地水鸟多样性的国际地位,有效开展拉市海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关键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