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源就是指法从哪里而来、源于何处,基于此形成了各种法的渊源理论。从主流的观点来看,我国学者通常侧重于以立法为中心,把法源界定为效力层面与形式层面的法。这种对法源的理解缩减了法源范畴内的内容,对在司法实践中解决具体案件适用依据的问题并无裨益。因此本文以公司章程为研究对象,从司法实践视角来探讨非正式法源在司法中的地位。 本文采用实体与程序相结合、实证主义、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公司章程的非正式法源地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这一部分简要叙述了论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作为本文论述的铺垫,引出后文。 第二章为公司章程法源地位之理论探讨。首先对法源这一概念的各种学说进行了理论整理,从各种学说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以及被我国学者普遍接受与应用的外国理论学说大多侧重于从立法的角度,将法源界定为法的表现形式。这种理论使得法源,尤其是非正式法源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被大大缩减。于是本文提出,从司法实践的视角来探讨非正式法源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出公司章程属于非正式法源的观点,并且从公司章程的可适用性、约束性和制定主体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三章为公司章程非正式法源之表现。在国内的主要论著中,罕见有明确将公司章程列为非正式法源的观点,实践中也未形成统一看法,但公司章程实际上处处表现为非正式法源,并发挥作用。首先,法律规范上看,公司章程作为非正式法源有法律上的条文支持;其次,司法实践上看,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类型的诉讼程序中,公司章程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非正式法源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为公司章程的司法审查。公司法为公司章程发挥非正式法源作用提供的空间和可能性;公司章程提高司法适用的个案适应性。公司章程应当在不与国家法相违背的前提下进行,因而在司法适用前,对公司章程进行司法审查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司法审查也要注意司法权力的有限介入,于是对司法审查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为公司章程法源地位之发展。我国现阶段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公司法领域体现出行政管制性;第二,对股东权利救济途径的规定过于原则化,诉讼类型缺位;第三,公司章程有效性的司法审查制度尚未确立起来等。面对种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实然”逐渐接近“应然”,这就有个借鉴与如何借鉴的问题,于是提出要理性借鉴,确保良好的本土适应性的观点。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这一部分是对本文观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和梳理,重申作为非正式法源之一的公司章程应当理性借鉴他国经验,以期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