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1840-2010)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宁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北地区比较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宁的发展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历程和阶段性,以时间顺序为轴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近代以来西宁城市空间转型发展予以分析,并研究促使其产生空间转型的动因分析以及西宁特殊的地域性规划思想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能动作用。城市空间发展受到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西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研究其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可以从中吸取和总结城市之前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城市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西宁城市空间拓展和结构优化提拱了一些思路,并使其制能够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最终促进城市合理发展。本文对西宁城市空间结构转型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历史城市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的观点来剖析西宁城市发展历程,对其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空间形态特征及用地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并联系其发展因素找出深层的影响关系,提炼西宁各个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最后总结各个转型的动力机制。根据西宁不同的历史演变阶段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晚清时期的西宁(1840——1911),属于无明显核心的无序自然发展阶段;民国时期的西宁(1912——1948),属于无核心横向不明显的发展阶段;建国后的西宁(1949——2010),分别经历了城市单核心横向扩展阶段;城市单核心“X”型空间结构孕育阶段;城市单核心“X”型空间结构形成阶段;城市多核心“X”型空间结构完成阶段;简单概括为建国前,政治军事和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西宁古城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建国后,政策导向,工业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是西宁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另一主要因素。最后,论文通过对西宁城市历史演化所做的重点研究,填补了西宁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转型的研究空白。总结了西宁这座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其城市形态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提出最终城市会沿河谷成“X”型继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中西幸福观之比较研究方松华亘古以来,幸福问题困挠过无数时代的大哲。在西方文化史上,曾崛起过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幸福论,以后又有著名的伊壁鸠鲁
文章在设计史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设计伦理教育在设计史教学中的必要性,并从理论阐述、问题讨论和实践活动三方面分析了在设计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伦理观的具体方法
论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崇福道院的“三月半”圣堂庙会为调查内容,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探讨传统庙会如何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具体描绘了庙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节能技术,其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外墙用聚苯板保温施工的基础上,总结了苯板保温的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批评家们开口闭口离不开德里达、罗兰·巴特、福柯的时髦话语。然而,这些后结构主义大师的理论究竟对现代或后现代文学有什么重要的启示,其理论构架究竟有何
立式轴流泵属于叶片式水泵,具有流量大、扬程低、效率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农业排灌、城市排涝等低水位差、大流量的运行要求.无锡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北枕长江,南临太湖,主
新常态的核心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而是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出现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导致了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不动,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在于
人类日益频繁的交往和现代通讯工具尤其是互联网的发达,是现代应用语言学兴起并将在21 世纪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本文综合评述应用语言学的复杂性、多科性及其理论研究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
《民法通则》的公布是我国人身权精神损害赔偿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和法人应当享有的人身权利,同时还规定当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以运用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