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F-1介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在结直肠癌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但仍有约30%患者放疗无效。放疗可增加肿瘤免疫原性,但放疗后肿瘤区域大量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的浸润及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可能限制了其疗效。放疗联合抗肿瘤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是否可获得协同效应及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明晰。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评价巨噬细胞相关生物标志物(CD163、CD68、CSF-1和CCL2)在预测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反应和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预后方面的价值;(2)研究结直肠癌细胞在放疗后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及在肿瘤微环境中对TAM极化和PD-L1表达的影响;(3)探索肿瘤微环境中CSF-1介导的TAM极化对T淋巴细胞成熟、分化,及发挥抗肿瘤细胞毒作用的影响;(4)探讨抑制CSF-1联合放疗以及抗PD-L1治疗的作用机制,并观察联合治疗效果,为开展结直肠癌治疗新方案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2011-2015年期间191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收集术前结肠镜活检及术后肿瘤组织,并行免疫组化分析。2.采用CT26、MC38两种小鼠结直肠癌细胞,予不同剂量放疗,利用ELISA及流式细胞技术,在不同时间点分析放疗对其细胞因子分泌及肿瘤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3.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并与不同剂量放疗后的MC38细胞体外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BMDM表面CD11b、F4/80、CD206表达情况研究其极化表型。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与放疗后的MC38细胞及不同极化表型的BMDM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CD4、CD8、CD25、CD127、TNF-α表达,研究其对T淋巴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使用CSF-1R抑制剂PLX3397,研究阻断CSF-1介导的TAM极化,对T淋巴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4.构建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对肿瘤局部行3×4Gy放疗,第6天收集小鼠外周血、脾组织、肿瘤组织,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组织中免疫细胞PD-L1、巨噬细胞CD206、T淋巴细胞CD4、CD8、CD25、CD127、TNF-α表达情况,通过RT-q PCR技术分析i NOS、IRF5、Arg1、IL-10、PD-L1等m RNA转录水平,研究放疗对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TAM极化及T淋巴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探讨放疗所导致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抑制机制。5.构建小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trl组)、放疗组(RT组)、放疗+抗PD-L1组(RP组)、放疗+抗CSF-1组(RM组)、放疗+抗PD-L1+抗CSF-1R组(RPM组),予不同方案治疗。第6天收集小鼠外周血、脾组织、肿瘤组织,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收集肿瘤组织通过RT-q PCR技术,固定包埋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抗体CD68、CD206、i NOS、CSF-1、PD-L1染色,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小鼠肿瘤微环境的影响。6.构建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5组治疗。绘制瘤体生长曲线分析,比较各治疗方案的近期抗肿瘤效果。同法分组治疗,观察测量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直至观察终点,绘制小鼠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治疗方案的远期抗肿瘤效果。结果:1.术后肿瘤组织中病理完全反应(p CR)组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CD163、CD68、CSF-1、CCL2的表达水平较非p CR组低。NCRT前及术后较低的CD163、CD68、CSF-1、CCL2评分与DFS改善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NCRT前CD163评分(HR=1.008,95%CI 1.003-1.013,P=0.003)和CSF-1评分(HR=2.187,95%CI1.343-3.564,P=0.002)是DFS的独立预测因素。2.基于Cox多因素分析,我们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强预测LARC患者p CR能力的风险评分模型。并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风险评分在LARC患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肿瘤大小(HR=1.291,P=0.041)、较差的病理TNM分期(HR=1.789,P=0.005)和较高的风险评分(HR=1.084,P=0.001)与无病生存较差显著相关。基于以上结果,生成列线图和决策曲线分析。3.体外实验显示,放疗引起小鼠结直肠癌细胞CT26、MC38 PD-L1表达上调及分泌CCL2、CSF-1增加。4.共培养结果显示,放疗后的MC38细胞诱导了BMDM向M2型极化。与对照组相比,在与接受放疗后的MC38细胞共培养48h后,BMDM表现出明显增加了CD11b+/F4/80+CD206high的细胞的比例,且高表达PD-L1。CSF-1R抑制剂PLX3397,在体外抑制了M2型极化,揭示了CSF-1的介导作用。5.在与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的实验中发现,放疗后的MC38细胞诱导向M2型极化的BMDM,抑制了CD8+T细胞活化和分泌TNF-α的功能。PLX3397可消除因此所导致的CD8+T细胞的功能抑制,重新激活了其抗肿瘤的作用。6.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显示,放疗诱导了小鼠外周血、脾组织、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PD-L1表达上调或高表达,放疗后小鼠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明显向M2型极化。放疗后小鼠外周血、脾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但放疗后肿瘤组织中浸润的CD8+T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升高了CD4+/CD8+比值。同时发现,放疗后肿瘤组织中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作用的CD4+Treg细胞比例增多了。7.放疗联合抗PD-L1治疗并未明显增加小鼠MC38结直肠癌组织中CD8+T细胞的浸润,但放疗联合抗CSF-1R及抗PD-L1的三联治疗逆转了小鼠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TAM M2型极化,降低了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减少了CD4+Treg细胞的分化,增加了肿瘤微环境中的CD8+T细胞的比例并活化分泌TNF-α。8.在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证实,放疗联合抗CSF-1R及抗PD-L1的三联治疗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延长了小鼠的生存,获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论:1.巨噬细胞相关生物标志物CD163、CD68、CSF-1和CCL2的表达水平与NCRT后LARC患者的放化疗耐药性和预后相关。建立了一个风险评分模型,用于预测LARC结果。2.放疗促进小鼠结直肠癌细胞PD-L1表达上调及CCL2、CSF-1的分泌增加。放疗诱导了CSF-1介导的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且大量表达PD-L1,抑制了CD8+T细胞功能。3.放疗联合抗CSF-1R及抗PD-L1的三联治疗可逆转小鼠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TAM M2型极化,降低了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激活了CD8+T细胞功能,重塑了肿瘤免疫微环境。4.放疗联合抗CSF-1R及抗PD-L1的三联治疗明显抑制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延长了小鼠生存,获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大约有90%的癌症患者死亡是肿瘤转移所致。肝脏是肿瘤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之一。转移性肝癌(肿瘤肝转移)发病率逐年上升,起病隐匿,且预后不良。因此深入研究转移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潜在的防治靶点,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性别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反应性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对大多数非性别特异性肿瘤而言,男性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要高于女性患
目的:1、体内、外研究TLR4、RIAM是否参与糖脂毒性介导的骨代谢损害;2、探讨TLR4表达水平对糖脂毒性成骨细胞分化及RIAM水平的影响;3、分析TLR4是否通过调控RIAM-NF-κB核转位介导糖脂毒性成骨细胞分化障碍。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及构建TLR4基因敲除大鼠,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小剂量STZ造模T2DM,并继续高糖高脂干预16w后,动物水平观察T2DM及TLR4敲除对
研究目的:探讨DEPTOR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意义。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5.10.01-2017.06.30间住院的22例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同时进行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01月);通过CD138磁珠分选出骨髓液原代MM浆细胞(PCs);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活检标本的骨髓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分选PCs及MM细胞株
目的: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运动干预策略是各个国家高血压指南中非药物疗法的最有效方式之一。Iris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肌肉因子,介导了骨骼肌对机体稳态的多种调节作用。Irisin能否在高血压长期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irisin长期作用是否影响血压的调控及肾脏的尿钠排泄。方法:1、使用8-12周龄C57BL/6野生型(WT)小鼠、irisin敲除小鼠,建立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重要临床特征是肺动脉(pulmonary arteries,PAs)压力持续增高和重塑,主要由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胞浆内不断升高的游离Ca2+浓度(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 concentration,[Ca2+]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扩增人肠道病毒部分VP1区基因及完整VP1区基因的方法,结合该方法分析福建省手足口病其它肠道病毒(非EV71及非CVA16的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转变的分子机制等;并研究CVA10的致病机制及与EV71的差异性致重症机制。方法建立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扩增人肠道病毒部分VP1区基因及完整VP1区基因的巣式PCR方法:(1)巣式PCR方法的构建:包括病毒RNA
目的:本研究采用STZ(streptozotocin,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作为动物实验模型观察VitD(vitamin D,维生素D)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左心室心肌组织Pin1(prolyl isomerase1,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Ampkα2(adenosine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2,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2
研究目的1.构建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并观察SCI后Pannexin-1(Panx-1)的表达变化;2.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并构建大鼠脊髓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3.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载体LV5-Panx-1和干扰载体sh-Panx-1并体外转染大鼠脊髓神经细胞;4.研究调控Panx-1的表达对大鼠脊髓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5.体外研究Panx-1加重大鼠SCI的机制
实验第一部分RNF5在HCC中高表达与病人恶性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探讨RNF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肝癌病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NF5在m RNA水平(70对)和蛋白水平(67对)的表达,分析RNF5在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m RNA水平癌组织RNF5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蛋白
目的:通过检测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和MCL细胞株中miR-100和mTOR的表达,研究miR-100和mTOR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探讨miR-100通过靶向调控mTOR的表达而抑制套细胞淋巴瘤生长的机制,为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1、收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病理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及增生性淋巴结炎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各18例。采用R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