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的科学精神来源于探索科学活动中开拓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是科学的精髓所在,渗透于科学体系的全过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表现为能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认识世界,运用实践和创新精神改造世界。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取向,既承续自然科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又具有哲学社会学科所具有的坚定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的独特作用。作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源于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的背景,提出了科学精神,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科任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从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论文由引言、三章和结语组成。绪论:重点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方法和重难点。第一章: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精神的概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科学精神在宏观上延伸于核心素养理论,是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他三大要素的基本条件,微观上指向于辩证、理性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的价值取向,判断、选择的道德定力,合作、探究的协作动力。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利于培养有思想的中国公民,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二章: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精神培育的调查与分析。在精心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思想政治教师发现,科学精神的培育取得一定成效,但高中生科学精神存在辩证思维品质不够、实践创新精神不强、思想道德定力不稳、合作探究精神不足的主要表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科学精神,存在教师内涵尚未理清、资源掌握有限、教学方法欠缺、评价不够完善的困境表现。分析困境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内在缺陷、互联网的强力冲击和教师的重视度不够。第三章: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科学精神的对策。对应存在的问题,提出厘清科学精神内涵,制定科学精神目标。开发科学精神资源,倡导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的大课堂。创新科学精神的教学方法,以科学精神为导向,围绕议题,构建活动教学。制定评价标准,构建指标体系,科学采取多种评价方法,以此完善科学精神的评价方式。结语:总结论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研究的不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