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峪隧道改扩建爆破对喷射混凝土及中夹岩柱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shibo13514244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峪隧道改扩建爆破施工为工程背景,以喷射混凝土及中夹岩柱灰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具及现场取样两种方法制取标准试样,首先对C25混凝土及灰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其基本力学参数,然后对C25混凝土及灰岩进行单次冲击及循环冲击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根据损伤理论,建立了时效损伤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采用时效损伤模型反推循环冲击荷载条件下C25混凝土及灰岩的累积损伤效应。在黑峪隧道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了爆破引起喷射混凝土及中夹岩柱累积损伤、损伤增量与等效距离、等效药量、振速、振动能量等的相关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C25混凝土静态及动态力学特性研究(1)C25混凝土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24.87MPa,弹性模量为11.82GPa,声波速度为3692m·s-1。(2)对C25混凝土进行SHPB试验,发现其峰值应力与应变率具有良好的幂函数相关性,峰值应变与峰值应力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3)对C25混凝土进行了循环冲击压缩试验,发现峰值应力及弹性模量均随着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反,峰值应变随之逐渐增大。应变率相近时,混凝土的累积损伤与冲击次数具有良好的指数相关性。(4)根据损伤理论,提出了新的时效损伤模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根据提出的时效损伤模型反推C25混凝土多次冲击后的理论累积损伤。发现理论损伤与实测损伤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同时指出C25混凝土产生裂纹的试验损伤阈值在0.198~0.391范围内,理论损伤阈值在0.314~0.351范围内;C25混凝土破碎的试验损伤阈值大于等于0.554,理论损伤阈值在0.554~0.693范围内。2、灰岩静态及动态力学特性研究(1)对灰岩进行多次单轴试验,求得其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93.76MPa,弹性模量为21.96GPa,声波速度为5122m·s-1。(2)对灰岩进行了单次冲击压缩试验,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力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呈指数相关。破碎程度随着应变率的提高变的越来越严重。入射能、透射能、吸收能及反射能均与应变率呈指数正相关,相反,能量耗散率与应变率呈指数负相关,入射能增加速度最快,透射能次之,吸收能再次之,反射能增加速度最小。(3)对灰岩进行了等应变率(应变率相近)循环冲击压缩试验,发现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灰岩的峰值应力逐渐降低,相反,峰值应变随之逐渐增大。灰岩的累积损伤与冲击次数呈指数正相关。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入射能变化不大,透射能及反射能在逐渐降低,相反,吸收能及能量耗散率在逐渐增大。(4)采用实测数据对时效损伤模型进行了验证。根据提出的时效损伤模型反推灰岩多次冲击后理论累积损伤,理论损伤与实测损伤具有一定对应性。同时指出灰岩产生裂纹的试验损伤阈值在0.202~0.531范围内,理论损伤阈值在0.486~0.673范围内;灰岩破碎的试验损伤阈值大于0.531,理论损伤阈值大于0.673。3、爆破引起喷射混凝土累积损伤研究(1)基于等效药量及等效距离的振速衰减公式相比传统公式拟合相关性更好,两者相对误差基本都在20%范围以内。采用小波包理论对各测点爆破振动能量进行了研究,发现振动能量主要在O~100Hz范围内,约占总能量的98%,其中0~62.5Hz范围内能量最为集中,占总能量的80%以上。振速及振动能量均在0~20m范围内衰减较快,20~40m范围内衰减较慢,且振动能量衰减系数近似为振速衰减系数的2倍。(2)爆破引起的喷射混凝土累积损伤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损伤增量逐渐降低,该损伤具有不可逆性。4个循环爆破后,距离爆源较近的1号测点(5m)累积损伤最大,为0.274,大于规范损伤阈值0.19,但喷射混凝土并没有失稳破坏,根据第2章室内试验可知,混凝土破坏失去承载力的损伤阈值大于0.554,可知1号监测点及更远处混凝土发生破坏失稳的可能性比较小。(3)与掌子面距离约为20m处,累积损伤约为0.05,振速、振动能量衰减速度及损伤增速出现拐点,说明与掌子面距离小于20m时,损伤增量较大,引起的损伤也较大,振速及振动能量衰减较快。大于20m时,振速、振动能量、损伤增量及累积损伤趋于平稳。(4)采用等效药量及等效距离对每次爆破引起的混凝土损伤增量及振速进行了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9,两者具有良好的幂函数相关性。4、爆破引起中夹岩柱累积损伤研究(1)中夹岩柱爆破振动信号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带(0~100Hz);爆破振动能量越高,衰减越快;随着距离的增大,高频能量被吸收,能量向低频带集中;能量衰减系数近似为速度衰减系数的2倍。与掌子面距离0~20m范围内,振速及振动能量衰减极快,在20~40m范围内,两者衰减趋于平缓。(2)爆破引起本次试验监测点处的中夹岩柱累积损伤均较小,距离掌子面9m处监测断面累积损伤最大为0.078,第1次损伤增量最大为0.0384,说明爆破对9m及以外中夹岩柱影响较小。由损伤增量、振动能量、振速随距离的衰减趋势可知,与掌子面距离0~20m范围内,损伤增量、能量及振速衰减极快,在20~40m范围内,三者衰减趋于平缓。(3)采用等效药量及等效距离对每次爆破引起的损伤增量及振速进行了拟合,发现两者可采用相同的拟合函数,拟合系数不同,但相关系数基本都大于0.9,相关性良好。损伤增量与振速具有良好的幂函数相关性。
其他文献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针对荒漠化问题,国内外相继提出了治理措施,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植被恢复。由于荒漠化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几十至几百倍,导致苗木因缺水而难以成活。由此,节水灌溉是解决荒漠化问题、实现植被有效恢复的关键,而渗灌技术更是以其高效的水分利用率和苗木成活率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针对传统“孔式”渗灌技术存在的渗灌孔堵塞、渗水不均匀和土壤盐渍化等不足,
神东矿区煤层赋存浅、煤层厚度大、基岩薄、松散层厚且松散层底部富水性强,矿区内工作面普遍采用综采或综放技术进行开采,导致覆岩破断程度大幅度增加。采动影响下采场与地表含水松散层形成贯通性通道,进而水砂混合体涌入工作面,造成溃水溃砂事故的发生。工作面溃水溃砂事故严重影响了井下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严重威胁了井下工作人员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薄基岩和厚松散含水层共存的特殊地质采矿条件,决定了其覆岩破坏规律的
钢丝绳在我国煤炭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煤矿主、副井提升设备的重要构件。矿井提升设备负责完成矿井运输煤炭和矸石、投放设备、搭载人员等工作,钢丝绳长期使用会因疲劳出现断丝、磨损等现象而存在安全隐患,钢丝绳使用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煤矿正常生产、人员生命安全及经济运转。目前,一般采用人工目视检查和定期强制更换钢丝绳的办法来保证安全生产,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及时更换由于各种偶然因素而造成严重损伤的钢丝绳,而且很多
我国西部地区白垩系和侏罗系煤系地层具有成岩晚、胶结差、强度低、遇水泥化砂化、无稳定隔水层、层间导水性强的特点,煤矿冻结建井冻结壁解冻后井筒渗水、淹井等事故频发。本文以白垩系富水弱胶结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弱胶结红砂岩在地层内部赋存的地应力条件,对弱胶结红砂岩冻融劣化的机理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基于力学试验获得了弱胶结红砂岩冻结及冻融劣化后的力学强度与变形特征,阐述了弱胶结红砂岩冻融劣化机理及冻融过
随开采深度增加,深部沿空留巷所处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使其围岩破坏特征和控制技术与浅部沿空留巷显著不同,尤其是深部充填留巷(工作面充填留巷)。近年来,深部充填留巷围岩控制问题是矿业科技工作者和岩石力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根据塑性力学可知,围岩应力是偏应力和球应力的叠加,偏应力和球应力同时考虑了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相互作用,可以科学地揭示出深部留巷围岩应力演化与围岩变形破坏的相互关系。
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艺是本世纪以来迅速崛起的安全高效回采工艺,大采高工作面采场矿压与岩层控制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作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试验手段,常规的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技术已难以满足厚煤层等复杂条件的采场矿压研究需求。在大量国内外实地考察与调研的基础上,研制了高刚度、大载荷、可旋转的采场模型试验系统。以山西晋城寺河矿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原型,依托该试验系统开展了大采高工作面采场相似模型试验,
浮选中颗粒与气泡间相互作用规律已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颗粒轨迹的理论描述;二是颗粒与气泡相互作用过程的试验监测。然而目前研究对象多是形状规则、表面性质均匀的玻璃微珠、玻璃纤维等材料,以细粒煤颗粒展开的研究甚少。对远场区和近场区颗粒的运动规律缺少微观机理研究。颗粒与气泡间黏附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诱导时间和表面力的测定,对不同种类及用量表面活性剂对不同密度级、粒
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因其具有安全、容量大、集约化、能耗低、污染小、速度快、准点率高等优点,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地面交通拥堵情况。然而地铁施工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时刻受到管理、设备、技术和周边环境等安全风险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地铁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事故时有发生。现阶段对于安全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价方面,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地铁施工系统内部的安全风险演化机制问题。因
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受爆炸冲击荷载时,产生的应力波会对其造成损坏和破坏,如何最大发挥其防护抗爆功能成为设计和优化这类结构的主要问题。为探索层状配筋钢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以钢筋混凝土小比例模型为冲击试验对象,并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开展了钢筋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和相似规律的研究,对防护抗爆结构的设计、优化和评估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层状配筋的钢筋混凝土物理模型,研究确定对其强度与破坏产生直接影响的参数
显著不同于西北浅埋煤层分布区的煤层赋存地质环境且有别于其相应的采动地裂缝发育规律,西南山区浅埋煤层具有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峰丛地貌、“薄表土层+厚基岩”的独特特点,因而采动诱发的地裂缝具有特有的发育规律。本文以西南山区浅埋煤层采动地裂缝为研究对象,以采动地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减损控制为切入点,以现场实测、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手段,充分运用采矿学、开采沉陷学、弹塑性力学、岩土力学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