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性炭纤维的结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udier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受“荷叶效应”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超疏水材料在航空航天、流体减阻、沙漠集水、金属防腐、防冰、防雾、微流体系统和生物医药相容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潜在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所报道的超疏水材料在相对温和条件下可以实现超疏水性能,但其在强酸、强碱、高浓度盐、高温、有机溶剂等复杂工况条件下就失去了超疏水性能,使得超疏水材料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应用。为了现实超疏水材料在复杂环境中长期稳定的超疏水性能,本论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以新疆产煤为原料,利用H2SO4-HNO3混合酸较强的氧化断键能力,将原煤氧化得到氧化煤(OC),使其可以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而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纤维无纺布前驱体。在纤维炭化处理过程中,以石油沥青为炭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超疏水炭纤维,并探究了沥青用量对炭纤维形貌、结构和超疏水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炭纤维的油水分离、自清洁、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炭纤维在多种腐蚀环境中浸渍超过120天后,其超疏水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2、受荷叶“乳突”结构的启发,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具有类“荷叶”结构的超疏水炭纤维。系统研究了炭纤维的微观形貌、疏水性能与纺丝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当V8%:V4%=1:2时,所得炭纤维LSCF1:2的水接触角高达156.5°,并且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在重力驱动下炭纤维对二氯甲烷/水混合物的分离通量达到了3268 L/m2*h,经过30次的循环测试后,其分离效率仍然高于98.0%。此外,将所得炭纤维在强酸、强碱等苛刻环境中浸渍一周后,炭纤维仍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表明炭纤维在腐蚀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利用Zn(NO32改性的纺丝液,一步电纺制备出的柔性超疏水炭纤维。在纺丝液中加入不同质量的Zn(NO32,随着Zn(NO32添加量的增加,炭纤维的疏水性能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样品FSCF-0.4的水接触角达到了152.5°。研究了添加Zn(ON32对所得炭纤维疏水性能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金属离子的加入,导致纺丝液导电性的增加,在电纺过程中液滴受到的电场力也随之增加,引起纤维直径的增大,进而提高了纤维的粗糙度。另一方面,经高温炭化后炭纤维表面几乎不含有任何活性官能团,降低了炭纤维的表面能,这有利于提高炭纤维的超疏水性能。测试了炭纤维的油/水分离性能和环境稳定性,将炭纤维随意弯折,并在160℃下加热超过24 h,炭纤维的超疏水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本论文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出无需修饰任何低表面能物质的超疏水材料,所制备的超疏水炭纤维可在强酸、强碱、饱和盐溶液、有机溶剂、高温等多种严苛条件下长时间保持超疏水性能,未来有望应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中。
其他文献
介绍了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层为粉土或砂土的情况下,邻接建筑地下工程如何将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井点降水、微型桩+预应力土钉支护技术综合使用的典型经验。
戴震认为"知"是必不可少的人性"三要素"之一,是人的类本质,也即人禽之间的根本差异。"知"的功用的发挥又赖于"心"的作用。人之"心知"在认知中出现偏差和不足,是由于"蔽"。戴震以汉学立场
介绍了2PJ系列焦炭破碎机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特点,齿板材质的选择与热处理以及该机的试验情况。
本文从古筝名曲《西域随想》的情感表达以及演奏出发,分析在音乐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并与演奏相结合。最终建立人们对《西域随想》筝曲的理解,从而使演奏者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演奏时真正的达到情韵相融,人情合一。
康德虽然意识到了休谟关于是与应当的区分对于探究自由意志问题的重要意义,并且因此提出了某些深刻的洞见,但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这两个不同的维度而陷入了自败泥潭。首
广州、深圳禁摩限电暴力执法与拘留电动车使用者的行为,引起广大市民、邮递从业者、电动车行业人士的强烈不满,央视、人民网、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大众媒体相继报道,一
该文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的抬背机构。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护理床的抬背机构建造模型,然后利用软件MATLAB对抬背运动状态进行仿真。通过力学理论进行力学
在现有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可行的数据挖掘算法和地震数据可视化方法,设计可行的基于地震前兆数据的可视化数据挖掘的模型,为地震预测提供决策分析支持。
介绍了分频器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IIR字滤波器、FIR数字滤波器构建的数字分频器的优缺点,为专业人员在构建音响系统中选择合适的分频器及扬声器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随着测量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闭环钻井技术的发展,大位移井技术已基本成为开发滩海和海上油气资源的最重要手段,可广泛应用于滩海油田、海上油田以及地面条件极其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