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现已位居我国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近年来,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已被广泛认可。它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保乳机会,而且做为难得的体内药敏试验,新辅助化疗可以指导术后用药的选择。因此,如何提高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确定可靠的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是现今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必将有助于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目的:对最终行手术治疗的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对其新辅助化疗前后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的大小、二维超声图像特征、血流情况、原发灶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弹性评分等超声各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以病理学疗效判断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各指标的变化与病理疗效的相关性,以及超声各指标在疗效判断中的贡献大小,旨在总结并形成一些较敏感的超声判断指标,以利于更好地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判断,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59例乳腺癌患者肿瘤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大小、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血流变化情况、原发灶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病灶的弹性变化,对原发灶声像图特征变化进行统计学赋值,并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依据0R值对各声像图特征的贡献程度进行排序。结果: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肿瘤原发灶的最大长径明显缩小(P<0.00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RECIST标准评价原发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1例,疾病稳定16例,超声总有效率72.88%,与病理检测结果相符(79.66%),而且残余肿瘤超声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测量结果中度相关(r=0.675,P<0.001);化疗前原发灶内血流以Ⅱ、Ⅲ级血流为主(83.05%),化疗后原发灶内血流以0-Ⅰ级为主(86.44%),血流丰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测量化疗前后Vmax及RI,化疗前后肿块内血流VmaX差(7.90±3.64)和阻力指数RI差(0.14±0.07),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t=16.66,P<0.001;t=14.13,P<0.001);化疗后,原发灶肿块53例弹性评分4-5分下降为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9例乳腺癌原发灶肿块经新辅助化疗后,除2例消失外,余57例肿块中,形态不规则者由16例增至38例,周边有强回声带者由23例降至8例,边界清晰者由18例增至47例,肿物内回声偏多者由10例增至38例,2例发生囊性变,8例钙化灶增多,肿块后方回声无改变者由9例增至43例。以上治疗前后二维超声特征变化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阳性淋巴结有7例消失,29例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可探及血流的32例中,25例血流丰富程度降低,7例消失。以上治疗前后淋巴结变化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自变量,9个特征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个自变量选入模型,得至Logistic回归方程。变量的回归系数、OR值排序如下:X7>X8>X1>X9>X10>X4>X3。即各超声特征在疗效评价中的贡献排列顺序为:肿块血流>峰值流速>肿块大小>阻力指数>弹性评分>强回声晕>肿块边界。结论:(1).超声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与病理评价相关性较好。(2).超声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癌的测量与术后病理结果明显相关。(3).以肿块血.流丰富程度、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肿块大小、阻力指数(RI)、弹性评分、周围强回声晕、边界7个声像图特征改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