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法对照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统计解放军一七五医院骨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住院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病例根据严格纳入标准,收集完整资料病例: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3岁(22-56岁)。T12骨折29例,L1骨折31例,L2骨折4例。依据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33例,A2型31例,所有骨折后柱均完整。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55.2%,后凸角平均18.6°。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植骨,35例;B组:椎旁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植骨,29例。术后10-12天切口愈合后拆线,采用《腰痛洗伤方》熏洗,熏洗3个疗程,术后3周所有病例均行腰背肌功能锻炼。A组随机分为A1(传统入路组),A2(传统入路+中药熏洗组)。B组随机分为B1(椎旁肌入路组),B2(椎旁肌入路+中药熏洗组)。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1年以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总引流量;术后第1、3、7天肌酸磷酸激酶(CK);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和后凸角(Cobb角);术前和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胸腰椎磁共振检查。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Cobb角纠正率及椎体塌陷纠正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总引流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前、术后多裂肌纤维化、脂肪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前、术后多裂肌纤维化、脂肪化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术后多裂肌面积明显萎缩,术后10个月A组多裂肌较B组明显萎缩。《腰痛洗伤方》治疗3个月后,A2组治愈率明显优于A1组(P<0.05),B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1组(P<0.05)。结论:1、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便于推广等优点。2、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内固定重建椎体前中柱,可预防远期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3、《腰痛洗伤方》熏洗热熨可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在保留多裂肌结构完整性,避免损伤椎旁肌间隙神经和血管穿支的基础上,术后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损伤部位有推动气血流通和加速祛瘀生新作用。两者结合可加快促进胸腰椎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