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40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及血液制品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40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和监测维生素K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维生素K的疗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1、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中位年龄48岁(15岁~82岁),男:女为1.67:1。初诊时因误诊收入其他科室5例,其中2例以血尿收入泌尿科,2例以鼻黏膜出血收入耳鼻喉科,1例以消化道出血收入消化科,误诊率12.5%。随访截止日期2012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4个月-7年)。随访结果:无一例失访;其中35例患者未再复发,3例分别于1周、6周、5个月复发,2例死亡。2、40例患者中:17例有明确的服毒史(其中误服11例,自杀6例。溴敌隆中毒7例,敌鼠中毒5例,溴鼠隆中毒2例,3例未能提供确却灭鼠剂类型)。有可疑中毒史的患者9例,因其居住场所曾投放灭鼠剂或有长期接触灭鼠剂史(3例为溴敌隆,3例为敌鼠,2例为溴鼠隆,1例为杀鼠灵)。5例原因不详。9例为长期使用中草药(其中4例未能提供详细中药类型,中草药酒3例,金钱草2例)。3、临床表现:以皮肤瘀斑、血尿、黏膜出血、月经增多为首发症状的多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常见出血部位依次为皮肤瘀斑25例(62.5%),肉眼血尿19例(47.5%),关节肌肉血肿18例(45%),黏膜出血16例(40%),黑便9例(22.5%),阴道出血7例(17.5%)。4、实验室检查特点:血常规示血小板正常;APTT、PT均明显延长。5、治疗:经维生素K1治疗后l2h、1d、3d、7d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即明显缩短(P<0.01)。结论1、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常见原因。2、临床表现以多部位出血为主,其中以皮肤瘀斑最常见。3、实验室检查:以PT、APTT显著延长为主要表现,PT及APTT检测可作为该病的筛查实验及疗效监测指标。4、治疗:维生素K1治疗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剂量要足够、疗程要长,对于出血量大或是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须补充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5、预后好,对于不明原因多部位的出血,并有PT、APTT显著延长者,应考虑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可能。及时诊断治疗,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