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风蚀以及所引起的土地退化和沙尘暴灾害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区域风蚀定量评估一直是困扰风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全面阐述风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择北方农牧交错区二连浩特——张家口典型样带作为研究区,从区域景观可蚀性的角度出发,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风蚀环境数据库,利用模糊聚类技术得到风蚀危险性——环境间关系的知识,构建景观区域风蚀危险性评估模型,最终得出研究区风蚀危险性空间格局,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对不同危险性等级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背景进行了分析;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了神经网络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景观区域风蚀危险性评估进行了扩展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区的气候、地理背景和区域风蚀研究特点,设定了二连浩特——张家口的西北-东南走向研究样带,样带区有明显的水热组合梯度,同时还有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从北向南依次经过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和河北省的张家口市。跨越平原荒漠区-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等景观生态区域,涵盖了内蒙古风蚀的主要景观和各种生态区域类型。(2)通过FCM方法对典型样带风蚀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结合专家知识,将环境组合与特定的风蚀危险性相对应,获得风蚀危险性-环境间关系知识,构建景观区域风蚀危险性评估模型,从而得到典型样带风蚀危险性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二连浩特——张家口典型样带土壤风蚀危险性格局大致呈现“由东南到西北逐渐增强”的特点,与该区域的自然、气候和土地利用背景吻合;土壤风蚀危险性极强地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干燥剥蚀高平原上,海拔在500~1500m之间,面积大约1.80×104km2;强险型区域主要位于极险型区域的东南边缘,即乌兰察布高原东北缘、浑善达克沙地周边地区,面积大约7.58×104km2;危险型风蚀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中部,面积大约2.85×104km2;轻险型土壤风蚀区和无险型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面积分别为2.97×104km2和1.46×104km2。(3)尝试运用BP神经网络对内蒙古自治区风蚀危险性评估进行了扩展研究,以二连浩特——张家口典型样带每一类风蚀危险性区域的风蚀环境要素数据为样本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风蚀危险性评估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景观区域风蚀危险性进行评估,并与2000年风力侵蚀强度遥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总体趋势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