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制订口腔保健治疗方案及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04年、2008年采取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两次对某医科大学共5 280名大学新生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对研究对象全部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及个人口腔卫生行为等信息。结果2004年2 557名大学新生龋患率为39.7%,龋均1.51;龋失补构成比:龋未治牙占39.0%,龋失牙占3.7%,因龋充填牙占9.7%。软垢平均区段数为2.07±0.08,检出率为85.2%;牙石平均区段数为2.24±0.75,检出率为81.2%;牙龈炎平均区段数为2.72±0.92,检出率为78.3%。2008年2 723名大学新生龋患率为36.8%,龋均1.45;龋失补构成比:龋未治牙占24.7%,龋失牙占3.9%,因龋充填牙占7.9%。软垢平均区段数为2.81±0.10,检出率为77.6%;牙石平均区段数为2.25±0.78,检出率为76.2%;牙龈炎平均区段数为1.07±0.52,检出率为35.3%。男女生龋齿患病率分别为34.5%和46.0%,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城市、县城及农村生源的大学新生龋齿患病率分别为44.1%,41.7%和37.2%,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大学新生龋齿患病率在不同父母文化程度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父母文化程度较高者龋齿患病率较高。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可以间接影响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经常吃零食、睡前进食是大学生龋齿的危险因素。龋齿与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行为不够理想。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口腔保健意识欠缺,女生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行为优于男生,67.1%的学生每天早上刷牙,但仅有2.5%的学生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患龋齿的学生与无龋齿学生相比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正确的防龋行为。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龋齿患病率及牙周疾病检出率较高,龋齿充填率不高且因相关症状就诊治疗比例不高。大学口腔保健应重点防治龋齿、牙周疾病并加强对大学生口腔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水平。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缺乏是导致龋齿和牙周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口腔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口腔健康状况,加强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是降低龋齿和牙周疾病患病率的有效手段。改变不良口腔生活习惯,提高口腔保健意识,能改变参与者的口腔卫生态度和行为,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