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采集的130个稻瘟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最小为0.01666μg·mL-1,最大为0.1061μg·mL-1,两者相差6.37倍。同时,确定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基线(EC50值)为0.04917μg·mL-1,供试菌株对咪鲜胺均为敏感菌株。但不同地区菌株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最敏感的是双鸭山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4081μg·mL-1;最不敏感的是鸡西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6489μg·mL-1。从地域分布来看,对咪鲜胺较为敏感的菌株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东北部,集中在双鸭山、佳木斯、鹤岗等局部地区,对咪鲜胺较为不敏感的菌株多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中南、东南部地区,在鸡西地区采集的稻瘟病菌菌株对咪鲜胺最为不敏感。选用10株对咪鲜胺敏感性不同的菌株进行抗药性风险评估。在药剂选择压力下以菌丝体转代培养10代,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各代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EC50值),不同菌株的敏感性表现不一致,两种方法测定的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随着转代次数的增加均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通过药剂驯化获得了3个供试菌株的多株抗药性突变体,通过紫外线照射获得了1个突变菌株,两种诱变方法的突变频率都较低,获得突变体的抗药性均高于亲本菌株,但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力方面与亲本菌株相比均有所下降,表明突变体的适合度较低。通过对咪鲜胺防治稻瘟病应用技术的研究表明,咪鲜胺喷雾和灌根处理稻苗都具有一定的防效,相同浓度下喷雾处理的防效最佳。咪鲜胺喷雾处理的药剂持效期为10d左右。咪鲜胺处理3d后再次喷雾处理稻苗,不但可增加防效,还可有效地延长药剂的持效期。药剂的施用时期、喷雾后短时间内有无降雨是影响防效的两个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