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借鉴,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而增强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市场社会主义”用一句最简明的话来定义,那就是“用市场的手段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它是相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资本主义”和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而言的。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先后产生了“兰格模式”、“市场机制中性论”、“联姻论”及“市场机制主导论”等一系列重大成果。这些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市场与社会主义互斥论的框框;确立了市场与公有制兼容、计划与市场并存等一些崭新的观念;表述了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两种经济制度的标志,仅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或“工具”等重要思想。所有这些理论成果,全新地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的观点,为我国改革初期探索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解放了思想,开拓了思路,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成了我们探索市场取向的改革道路的理论先导和思想依据。正是在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市场取向的正确道路,并且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随之不断扩大,最终于十四大正式确定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从而为我国改革的成功和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尽管市场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却仅局限于外部结合论。事实上,仅从理论上确认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只是理论进步的开端。要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决不能停留在市场社会主义外部结合论阶段。还须自觉及时地改造传统的公有制,从而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和构造新的公有制,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和发展了市场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吸取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合理内核的同时,又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突破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对传统国家所有制进行了根本改造。特别是十五大,继十四大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之后,又在姓“公”姓“私”的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突破。十五大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了社会主义应有的内涵。 100多年的杜会主义运动和70多年的社会主义政权实践,孕育了两颗摧棵的理论明珠:一颗是产生于甘世纪30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一颗是产生于甘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真探求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深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借鉴和创新,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在更加宽广、深厚的理论基础上,这对于增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本文的价值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