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缬草(Valeriana officnalisL.)为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缬草以其根入药,为中国传统中药。从缬草中提取的缬草油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能治疗焦虑,失眠,抑郁等症,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胆、肾脏等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显著的抗肿瘤和抗老年痴呆作用。我国缬草资源较丰富,缬草经济价值高,对缬草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产缬草为原料,进行缬草油提取技术和化学成分研究,并从中分离出产缬草素的内生真菌,并对其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旨在为缬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缬草油提取技术研究利用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亚临界流体萃取法分别提取缬草油,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1)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缬草油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水蒸汽蒸馏法中料液比、提取时间、物料粒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当料液比10 mL/g,物料粒度50目,提取2.5 h,缬草油得率为(0.835±0.002)%。(2)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缬草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超临界CO2萃取法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进行响应面优化。应用SAS8.1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2=0.9376,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通过该模型确定最佳条件: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45℃萃取9O min,缬草油得率为(4.250±0.003)%。(3)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缬草油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实验对亚临界流体萃取法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料液比、萃取时间进行优化。应用DPS7.05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8,F 值=533.9032,P-值=0.0019,剩余标准差S=0.0080,Durbin-Watson统计量d=2.2500,回归方程极显著。通过回归方程确定最佳条件:萃取压力0.47 MPa,料液比 11.0 mL·g-1,47℃萃取25 min,缬草油得率为(3.383±0.004)%。2.缬草油化学成分分析通过GC-MS技术对上述三种方法所提缬草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缬草油中主要为烯、酮、醇、酸、酯类化合物,三种方法提取的缬草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是乙酸龙脑酯。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缬草油鉴定出相对含量在0.1%以上的组分有52个,其峰面积相对含量占缬草油总量的95.21%,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29.75%);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缬草油鉴定出相对含量在0.1%以上的组分有79个,其峰面积相对含量占缬草油总量的95.1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28.53%);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缬草油鉴定出相对含量在0.1%以上的组分有57个,其峰面积相对含量占缬草油总量的96.41%,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29.63%)。3.产缬草素内生菌的分离鉴定通过平板划线法从缬草根中分离纯化出12株缬草内生真菌,利用HPLC法对1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检测,发现菌株产缬草素。形态学特征表明,XCS-6菌株在PDA平板上,菌落呈灰白色,菌丝呈辐射状生长,菌丝生长较快,28℃培养4d后菌落直径达到(5.7±0.1)cm。利用插片法观察XCS-6菌株显微结构,菌丝体有隔,分生孢子梗和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表面光滑,分生孢子梗自菌丝单个发生,呈树枝状特征结构。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XCS-6菌株的ITS序列与GeneBank上HQ270170.1的同源性达到100%,确定XCS-6菌株为担子菌门伞菌纲鸡油菌目角担菌科角担菌(Ceratobasidium sp.AG-A)。4.产缬草素内生菌发酵条件研究以XCS-6菌株为研究对象,缬草素产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摇床转速进行响应面优化。应用SAS8.1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2=0.9929,拟合程度好。通过模型确定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发酵时间7.5d、发酵温度27℃、摇床转数170r/min,在此条件下,缬草素产量为(2.265±0.003)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