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在银行业占据着主体地位。多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存贷款利差逐步缩窄。伴随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更多的金融参与主体,我国金融脱媒化现象也愈发显著。商业银行急剧压缩的利润空间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新型的挑战,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基调。我国银行业逐步意识到不能再依赖单一的利息业务作为支撑,而必须努力调整业务模式,将目光转向新的利润增长来源,即非利息业务。不可避免的是,新的机遇会伴随着新的风险。银行依靠新型非利息业务收获更多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复杂风险。金融危机警示着各国金融市场,过度发展的金融自由化和业务复杂化会加剧银行的个体风险,加剧风险的互相传染,使潜在危机爆发。因此,探讨非利息业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8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总样本,从银行破产风险的角度进行切入,结合非利息收入整体、非利息收入结构两大方面,综合考察了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首先,利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对于二者关系的非线性影响。其次,利用平衡面板模型探究非利息收入的各组成结构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产规模相对偏大(资产规模大于0.54万亿元)的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可以达到分散银行风险的效果;资产规模相对偏小(资产规模小于等于0.54万亿元)的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业务则有加剧银行风险的可能性;非利息收入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可以起到显著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作用,而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则对银行风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加剧银行风险。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商业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