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是非常重要的动词语法范畴。对于被动语态的研究,国内外相关语法学家其著述颇丰。先前研究从语法研究的不同流派(如传统语法、转换语法、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出发,对be型被动态即be passive进行研究。许多研究学者将Be+V-en这一构式(简称为BVC)作为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标记式或者原型式。事实上,被动语态典型式以及系表结构都被归入BVC构式。鲜有研究对BVC做出详细探讨,尤其是对BVC意义研究、BVC意义建构及其背后认知理据进行研究。为了更深入研究BVC,本文试图跳出BVC为被动语态这一预设的前提,从认知角度深入探讨该构式。本研究试图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语法化理论,典型事件模型理论和认知识解理论,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英语“Be+V-en”构式的语义特征有哪些?(2)英语“Be+V-en”构式的语法化过程是什么?(3)英语“Be+V-en”构式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本文主要得出以下三个结论。首先,BVC主要存在两种意义,被动意义和非被动意义。根据施事的有无,可划分为显性被动意义和隐性被动意义。根据动作的结果是否具有延续性,可划分为完成被动意义和非完成被动意义。因此从逻辑上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四类意义:显性完成被动意义、显性未完成被动意义、隐性完成被动意义与隐性未完成被动意义。该结构的非被动意义,主要体现为属性特征、结果状态、情感反应和位置关系。其次,BVC是由系表结构表结果性状态形容词意义慢慢演化为表动态性意义。该构式曾用来表示静态、形容词性意义,更准确地来说是完成意义。完成体的出现使得该构式又重新分析为被动语态,而且进行体的出现使得被动构式动态意义显著。结构从“beon/wesan/weotan+(inflectional)v-en”慢慢演变为“be+(uninflectional)v-en”。重新分析和类推在该构式的语法化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该构式被动意义的实质是施动性和受影响性,构式后有明确的施动者,则为显性被动意义;若无,则为隐性被动意义。在整个动作事件中,若突显动作的全过程,则为非完成被动意义;若突显动作的最后结果或状态,则为完成被动意义。施事对受事造成一定的影响。该构式非被动意义的产生主要是由其静态性使然,论元角色间没有构成施受关系,相互之间也未造成影响。其背后的认知理据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因素:身体经验,知识结构,认知经济原则以及认知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