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作为聋人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场所,这一阶段的适应状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学业成就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对未来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对于来自非主流文化的聋人大学生而言,大学这一微型社会并没有明确要求他们按照听人文化下大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进行交流和行动,但是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主流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渗透在聋人大学生学校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无形中给聋人大学生施加压力,势必导致其在学校适应上遇到困难和障碍。本研究选取长春地区某高等院校的268名聋人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6名学生为访谈对象。在认同聋人文化及手语地位的前提下,以社会适应理论为研究出发点,结合社会学领域文化资本理论,通过调查问卷法并辅以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聋人大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及人际适应进行分析,以探析聋人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该大学聋人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聋人大学生学校适应总体处于中高水平;双文化属性在聋生人际适应中尤为突出;性别、母亲学历、独生子女情况与学习适应的关联显著;沟通不畅对聋生的现实生活适应起阻碍作用。论文结论如下:一、作为学校中的少数群体,聋人大学生在与听人大学生交往过程中依然存在沟通障碍。二、聋生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和增益作用不容小觑。三、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聋人大学生实现良好的学校适应。四、聋人大学生依然期望从学校获得更多学校适应相关支持。论文针对聋人大学生学校适应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聋人大学生语言及文化特殊性需得到更广泛认同和接纳;在学校中加强聋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的推广力度;提升校园无障碍水平以建设优良生活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家庭教养氛围,发挥家庭之于学校的基础作用。聋生的良好学校适应主要得益于群体归属和认同。学校需在尊重聋人文化、语言及社会独特性的基础上,把握和利用这一结论,创设聋、听大学生的互动空间,增进两种文化的交流渗透,为聋生适应社会搭桥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