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爱》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引进我国后,一直是国内外国文学的研究热点。从五六十年代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到九十年代以来多元化,多角度的批评理论,这部小说始终吸引着文学研究者的目光,成为各种批评理论实践的范本。但是纵观这个研究,主题是单一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红楼梦》和《简爱》是在不同时空并峙于不同文化中的两座标志性的文学高峰。林黛玉和简爱是两部小说中精雕细琢,寄寓深远的两个女性形象。尽管两个文学女性带有各自鲜明独特的文化标记,但她们在特定人生阶段的人格追求中所表现的洒脱飞扬的生命感和激越向上人性价值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倾注了全部心血、才华,精心结撰林黛玉这样一个让无数读者为之歌哭、为之痴迷的形象,而简爱则是夏洛特·布朗特笔下最具生命活力的女性。这两个女性长期备受文学评论家的青睐,成为中外文学批评界永恒的话题。然而,对两位女性文学形象的命运结局,却历来众说纷纭,争论频仍。林黛玉的死,有人说是“一种美的最终毁灭”,也有人说是“一种为爱情而生而死的爱情至上者的必然结局”,也有人说是“历史的必然与这个必然不可能实现的时代悲剧”……而对简爱这个举目无亲,任人欺凌的无助少女,最终跻身上层社会,成为贵妇的陡然转变,有人则说是“真和善的统一”。上述种种评论,虽然都表现了评论家关于文学的社会思考,但都没有从文化和人性的较深层面揭示人类,尤其是女性、社会生存的文化本质。权力问题是福柯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他对权力的独特以及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建构和机能的表述彻底颠覆了传统政治学的权力概念和理论。一反认为权力是禁止人们从事有悖于统治阶级利益活动的强制力量的传统观念,福柯认为权力是规训网络,从生理和精神上影响和主宰着整个社会。福柯认为,权力无处不在,渗透在社会肌体的每一寸肌肤里。它不是一种实体。权力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而是现代社会所有资源和力量的庞大网络。福柯对于权力的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表述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影响了当代人文研究的理论。因而,本文以权力与话语的观点为依托,将对简爱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着力从不同角度挖掘这两个人物不同的命运结局所蕴含的必然的社会机制和文化宿命,从而揭示导致其不同命运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