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征与现代建筑创新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esh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当长的时间内,地域特征在维持建筑的地方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建筑师们也一直将表达地域特征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的日益高涨、建筑材料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域特征在城市更新及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表达正在逐步减弱。一方面,相同的建筑形式可以出现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形态及建筑风 格之间内在联系的稳定性正在动摇,由此造成新建城区的城市空间本身并没有一定表达出典型的地域特征。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得地域特征的局限性和相对性得以显现。信息时代迅速而便利的文化交流又造成地域“阻隔”的相对减弱,而且,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所形成的“生存空间”己经可以完全不必考虑所处地理区域的不同。人们不禁要问,地域特征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还能影响到我们的城市更新与建筑设计? 城市和建筑是地域文化外在表现的物质形式。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是一个连续的生长过程,其深层的决定因素是与地域环境 相适应的生活摸式,该摸式对建筑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作用明显。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都对城市与建 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以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出发点,将现代物质手段同生活摸式 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解决全球化背景下地域特色的自然表达。 一般认为,生活摸式涵盖了地域性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物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这些要素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基本内容同时又成为“场所精神”的载体。生活摸式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和价值取向,而且通常是直接反映在城市形态及建筑空间中。于是,建筑空间及城市形态就很自然地烙上了“地域之印”。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这可贵的“烙印”可以避免“形式”与“内容”的分离,可以促使设计师们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一定的清醒.
其他文献
历史城镇在经历从农耕到小手工商业社会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生活形态息息相关的民间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一代代人的传袭和潜移默化中又维系和充实着历史城镇各自
学位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下,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问题,在深圳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城中村曾经为深圳市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对
寒地环境下的公共建筑入口设计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入口自身构成机制的复杂,另一方面则源于入口创作中制约因素的繁多。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完善入口的基本
现代建筑设计分析,在建筑教学、研究与实践等诸多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分析提倡一种科学的、理性的精神,它和传统的,以摹仿为手段的学习方法互为补充.使得学习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差距较大,农村面貌依然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农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要跳出以往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寒地大学校园也应该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校园空间形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在“
日常生活中“广场”二字的使用极为广泛,常可听到的用语有“言论广场”、“市民广场”、“购物广场”、“政府广场”等,但其字义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广场
城市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因其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上的学科优势而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并应用于大量的工程实践。但反思20余年来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实践历程,城市设计充当
从城市设计目前的成果来看,大致存在两类的城市设计:一、注重整体空间形态和环境的最终效果的设计,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空间形态,由于大规模形态整体开发的可能性极小,这一类城市设计
论文通过对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图书馆实践创作的分析和总结,剖析了设计从分析、解题到思考的思维过程,并对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地域传统问题、环境协调问题和创作方法问题进行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