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的新趋势。本文将2016年底开始实施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视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案例,对其进行政策评估研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旨在回应医疗保险碎片化与人口流动常态化之间的冲突,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结算平台,使得参保人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参保地之外其他地区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而不用垫付医疗费用、来回跑腿才能获得医保报销。这项政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构建全国联通的信息平台促进医保治理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评估研究仍比较欠缺,本研究希望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依托2018年8月在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入户调查获取的数据,本研究重点分析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于次均医疗费用的影响,以回应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的对于直接结算会给医保基金带来额外压力、影响基金可持续性的担忧。对于跨省住院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直接结算的患者相较于手工报销的患者会产生更少的次均医疗费用与自付医疗费用,但这种控费效应在省内住院样本中并不存在。从医保管理的角度来解释,可以认为省内发生的住院行为,不论采取何种结算方式,都能被纳入到当地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之中,尤其是总额预算控制的范围内,因此不容易出现因手工报销处在监管盲区而导致的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对于跨省就医行为而言,若采用手工报销的结算方式,其产生的医疗费用还不能被纳入到当地医保的监管与总额费用的控制当中;如果采用直接结算的方式,虽然目前也仍未纳入到就医地的医保总额控制之中,但是通过联网实时监控能够对异地医疗行为产生一定的规范化作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此外,本研究运用截面双重差分的思路对于跨省住院和省内住院的混合样本进行分析,同时考虑是否跨省住院和是否直接结算两个维度的比较。结果发现,跨省住院的次均医疗费用显著高于省内住院产生的次均医疗费用,但是直接结算发挥的控费效应缩小了跨省住院与省内住院之间的医疗费用差异。这一结果也体现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即参保人在参保省份之外就医时也不会产生过重的经济负担,能够比较顺畅地享受到不同地区的优质医疗服务。综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研究认为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的数据积累达一定时间后,可以尽快将跨省住院费用纳入到就医地对医疗机构的总额预算管理之中,进一步发挥直接结算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作用。此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也应当与分级诊疗等改革措施同步进行,更好地推动健康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