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焦虑障碍的一种,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数日至6个月内所出现的个体延迟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碍。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发生的概率与创伤性事件的类型有关,交通事故、洪灾、火灾、地震等受害者的PTSD发生率为38.27%~18.8%。512地震中,13亿中国人顷刻间汇聚起来,这种爱的力量让人无法忘却,如今灾难已经过去,灾后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同时需要重建的还有我们受到创伤的心灵。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动力学模式理论,Freud认为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运用一系列防御机制,在认知上对现实进行调整和重组,以达到保持身心平衡的目的。但如果突发事件的不良后果超出心理防御机制的应对能力,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身心失衡的状态。许多研究表明,经历过同一危机事件的PTSD患者与非PTSD患者相比对负情绪信息有更多的注意倾向。Erikson认为假如个体能有效地将创伤进行认知重构,心理危机就能得以解决。然而,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PTSD的研究大都侧重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关注于对PTSD个体的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为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的PTSD个体的认知特点的研究却较少。因此本研究针对PTSD患者注意偏向这一认知特点的做了相关研究,以期能够揭示PTSD患者的认知机制,使临床心理学家能有针对性地为PTSD个体设计有效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心理学领域对PTSD的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首先采用PTSD检查表平时版筛选实验被试,根据量表得分划分出高低PTSD两组被试。接着针对PTSD个体是否存在注意偏向的问题,采用改编而成的点探测任务使用威胁性、正性中性三类词语作为刺激材料来考察这一问题。如果PTSD个体对三类词语的反应时差异显著,则说明高PTSD个体存在注意偏向。最后,针对PTSD个体注意偏向机制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可以同时检测两种注意偏向机制的同中选异任务,任务中分别使用词语和图片两种实验材料来考察这一问题。如果PTSD个体在检测注意警觉性任务中两种试验条件的反应时差异显著,则说明注意偏向的机制是注意警觉;如果PTSD个体在检测注意脱离困难任务中两种试验条件反应时差异显著,则说明注意偏向的机制是注意的脱离困难。在对于实验材料而言,如果两种实验材料所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则说明实验材料对同中选异任务能否检测出注意偏向机制有影响。具体实验设计如下。实验一中采用PTSD检查表平时版(PCL-C)在地震重灾区绵阳市丰谷中学筛选出高低PTSD组被试各22人,筛选出来的有效被试参加根据Macleod的点探测任务改编而成的任务,检测高低PTSD组对情绪信息是否存在注意偏向。44名被试做完实验一后,休息10分钟,继续做实验二的任务。实验二采用可以分别检测注意偏向两种机制的同中选异任务,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改变,在考察PTSD个体注意偏向机制的同时考察实验材料对检测注意偏向机制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 PTSD水平与注意偏向存在一定的关系,高PTSD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和正性情绪信息都存在注意偏向,低PTSD个体只对正性情绪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向;(2)高PTSD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一种注意的警觉,即能更快地注意到负性情绪信息,高低PTSD个体对正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一种注意的滞留,即注意的解除困难;(3)实验材料对同中选异任务能否同时检测出两种注意偏向机制有影响,使用图片材料而非词语材料能同时检测出两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