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话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反馈、教学等话语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纠错性反馈作为教师课堂话语的一种,国内外对其类型、功能、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基于启发(Initiation)-回应(Response)-反馈(Feedback)模式(又称IRF话语分析模式),对教师课堂纠错性反馈的现状研究比较少。作为教师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IRF话语分析模式对于分析课堂对话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它将课堂话语分为:教师发问,学生回应和教师反馈,又称为“三元话步”。在此框架下的教师反馈语研究对于促进教师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IRF话语分析模式,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学为例,对高一年级3位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与转录,分析教师纠错性反馈的现状。再分别对三位老师进行访谈,并分批次随机抽取10位同学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师课堂纠错性反馈的态度。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对比教师和学生对课堂纠错性反馈态度的差异。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不同英语水平的班级,教师的纠错性反馈现状如何?2.IRF模式下,学生能有效接纳的纠错性反馈类型有哪些?3.教师和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纠错性反馈的态度有何差异?本研究基于IRF模式,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课堂错误与对教师反馈的接纳,分析教师课堂纠错性反馈的现状,为英语教师进行纠错性反馈提出一些建议,促进教学。本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课堂观察所得的数据分析得出:教师在英语水平高的班级,在给予纠错性反馈的时候,更倾向于意义协商的形式如使用诱导、元语言反馈等形式。而在英语水平低的班级,更倾向于直接纠错的形式。(2)在IRF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多以连续性模式为主,对于教师不同形式的纠错反馈,学生接纳率最高的形式是重铸和直接纠错的方式。纠正率最高出现在第四轮话步时,大部分学生能在六轮话步结束之后纠正自己的错误。(3)教师和学生之间对于课堂纠错反馈的看法存在一些不同,如教师认为不妨碍语言交际的错误在课堂上可以不进行反馈,而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反馈。教师认为同伴和集体应该是主要纠错主体,学生则认为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主要应该由教师来纠正。根据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1)教师应该根据他们所教授的班级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纠错反馈形式。(2)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学生的需求来调整纠错反馈策略。(3)对于学生的课堂错误,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