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2016年以来“两票制”医药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医药流通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流通层级的逐步压缩,销售利润的下降和物流技术的创新,使医药流通企业面临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挑战,企业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受到严峻考验。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财务风险已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造成巨大的隐患。在这样的情境下,如何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6年以来“两票制”医药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医药流通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流通层级的逐步压缩,销售利润的下降和物流技术的创新,使医药流通企业面临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挑战,企业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受到严峻考验。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财务风险已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造成巨大的隐患。在这样的情境下,如何控制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财务风险的内涵、评价方法和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全面、透彻地了解研究。其次结合“两票制”下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两票制”对医药流通企业整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尤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从偿债、营运、盈利、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择作为财务风险评价的指标层级,共计选取了12个财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财务指标权重,并结合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建立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并对风险评价等级进行了划分。最后将所选企业南京医药带入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测试。南京医药的财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其在“两票制”实施的近三年间存在中等财务风险,分析其单项指标发现存在负债规模较大,资本结构不合理,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等问题。最后,对南京医药提出四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即:优化融资并调整资本结构、加强应收账款占用管理、加强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完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希望能够为“两票制”背景下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财务风险的评价方面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投资银行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状况,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绩效评价与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达到动态的平衡,以利于评估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以M公司投资银行部为例,对其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状况,引入平衡计分卡对投资银行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构。首先,通过梳理投资银行绩效评价和平衡计分卡在投资银行
自2015年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提出,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此国内建筑企业的数量增长率持续增高,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小型建筑企业必须依附于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才可以稳定发展并且不断壮大。施工项目是建筑业的核心产物,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关键。为保证企业可以屹立不倒,建筑企业需要在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精确度的同时,保证动态成本管控工作的高效运行。本文以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
2013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正式开启,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克服了之前证券公司场外质押的种种弊端,降低了业务办理的复杂性。同时也克服了银行、信托办理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高和手续繁琐等问题,我国利用股票进行质押融资的业务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从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违约事件增加,A股指数不断走低,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快速下行,很多上市公司股价
以往,公立医院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扶持,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为了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打破公立医院对医疗市场的垄断,围绕“新医改”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决策部署,对公立医院进行改制。改制后的公立医院不再拥有政府拨款,但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经营权,这就要求医院能够通过自身的运营管理实现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更应该被医院所重视并作为医院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引入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张,价值评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性越发显著。与A股上市企业相比,科创板企业成长空间大但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目前,科创板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存在较大不足,传统的评估方法未考虑到科创板企业的专利、研发投入等非财务指标的影响,评估结果无法准确反映企业价值。科创板企业价值评估是一个新课题,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科创板上市的微电子科技企业为例,为了凸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并购整合已然转型为市场经济主体聚集稀缺资源,并通过转化机制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重要实现途径。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在“后次货危机时期”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为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号召,积极加入海外市场方兴未艾的并购浪潮,却因缺乏有效转化资源的整合机制导致并购整合绩效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更为系统研究与评价跨国并购整合绩效,是当前亟需的问题。本文首先通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推动创新战略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迄今为止,政府引导基金及其参股子基金~1所形成的基金群目标规模资金池狂飙超万亿元。引导基金设立后,对基金全流程进行宏观性规范管理及意见指导的政策纷纷出台,但从微观角度看,快速发展的政府引导基金内部存在着投后管理匮乏、参股子基金绩效评价不清晰等不足之处,相关学者的研究也集中在发展模式、运作流程、
为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公共品,政府和社会资本方携手投资项目的合作方式被称为PPP模式,PPP模式将市场机制应用于公共产品领域,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方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由于财政资源不足而造成的资金限制。PPP养老项目则更重视项目的公益性,加之其所需投资额大、运行周期长等特点,想要动员社会资本方参与PPP公益性养老项目的难度很大。因此,如何完善公益性养老项目的融资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者文化需求和热情也随之高涨,文化创意行业也应运而生。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新兴力量,国家利好政策纷纷倾斜扶持,加速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企业并购不仅可以优化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产业整合升级;还可以使企业完成上市公司的战略转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并购与投资已然成为当前的新趋势。文化创意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值得我们探讨深究。本文从风险管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文化创意企业并购现状
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中国企业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无法募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一些优秀的国内企业开始选择远赴中国香港、美国等成熟海外市场上市,中国概念股应运而生。许多年来,美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由于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已然成为中概股上市最主要的资本市场。然而好景不长,曾经被追捧为资本市场宠儿的中概股自2011年起却陷入了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