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语境下,城市修补成为存量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其中重要一环。社区设施布局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的匹配程度,直接决定社区的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由此,研究提出日常活动出行视角下既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析与优化的研究问题,立足于西安市既有社区,以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完善社区生活圈为目标,基于设施布局与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匹配关系,探索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居民日常活动出行特征、基于日常活动出行特征的案例社区设施布局分析及设施布局优化建议三部分内容。研究首先梳理了活动空间理论要点,总结目前行为视角下的设施配置研究相关结论与经验,由此制定研究思路,选择调研对象并发放问卷,获取居民日常(非工作)活动及出行信息;然后,展开总体特征研究,依据活动出行频率与到常访问设施的出行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个体日常活动模式划分为“社区集中型”、“街道满足型”与“城市扩展型”三种类型,总体刻画个体不同需求强度活动对空间资源的使用情况及出行特征,并验证设施布局与日常活动出行的相关性。之后,结合三个典型案例社区,分析社区居民日常活动出行特征,依据各类日常活动空间与社区极限步行1500m空间范围内设施布局的空间关系,判断二者之间匹配或错位关系,并进一步从可达性、服务水平及布局形态分析设施布局的特征与问题。最后,基于问题与诉求,对既有社区设施布局的完善及新建社区设施服务圈布局提出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居民在接送孩子、日用品购物与休闲娱乐三类活动出行上有显著差异,而买菜、锻炼健身、银行业务活动则有明显的“就近”与步行偏好;(2)距离、服务水平及街区尺度是设施布局与日常活动出行主要的相关因素,不同类型的活动出行与距离、服务水平因素的相关性有所差异;(3)社区层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完善,可促进个体日常活动空间的集聚及其步行出行;(4)西安市单位社区与郊区商品房社区构成的倾斜或扩大化的生活圈,需以便捷可达、开放共享为原则,结合“生活次街”与“邻里中心”,完善邻里社区服务设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