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脑梗死是指因局部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脑软化坏死,临床上可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病时间大于24小时,并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一步加重的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溶栓治疗,但是由于存在溶栓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时间窗很短等诸多问题,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尿激肽原酶,在调节血管舒缩、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独特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新的可选择的用药。本研究课题通过观察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前后NHISS评分变化、TCD血流参数的改变以及炎症血清标志物MMP-2,MMP-9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研究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临床用药时间。并进一步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开放以及对MMP-2和MMP-9水平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人尿激肽原酶在开放侧支循环和MMP-2、MMP-9的作用机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一科的住院患者,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人尿激肽原酶组(凯力康+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疏血通+奥扎格雷钠),疗程均为14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14天分别进行NHISS评分、TCD检查,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MMP-2、MMP-9水平。通过NIHSS评分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情况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通过TCD检查来观察患者在治疗不同阶段侧支循环血流开放的情况。通过血浆MMP-2、MMP-9水平检测,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MMP-2、MMP-9水平的影响以及探讨上诉炎症因子对侧枝循环开放的影响。统计方法用SPSS13.0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88例,实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发病距入院时间、治疗前NHISS评分结果以及治疗前颅内TCD血流参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分析:NIHSS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性,在治疗后实验组NHI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说明人尿激肽原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好。(3)TCD结果分析:通过比较急性脑梗死治疗后颅内TCD血流参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人尿激肽原酶组能增加脑血管侧枝循环代偿能力,具有统计学意义。(4)血液结果分析: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MMP-9、MMP-2水平,人尿激肽原酶组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MMP-9水平,人尿激肽原酶组MMP-2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1)人尿激肽原酶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2)人尿激肽原酶可促进急性脑梗死血管二级侧枝循环开放,可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既可能促进三级侧枝循环的开放。(3)人尿激肽原酶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后MMP-9的表达,对MMP-2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提示人尿激肽原酶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减轻缺血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保护作用,而MMP-2的表达可能参与细胞凋亡,与缺血组织的自身修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