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来,隐喻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特别是修辞学家的研究兴趣所在,他们从不同视角进行的深入研究也形成了流派众多的理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开始成为认知科学中的重要话题。总体来说,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Ungerer & Schmid,1996:114)。人类基于自己的身体经验,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来认知世界;我们的生活经验,包括身体经验,社会经验和文化经验都会对我们的认知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隐喻的认知研究目前主要面临两大问题(Yu,1998):1.人类抽象思维至少部分是隐喻性的这一点需要更多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来证明。2.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即:人类的理解和思维基于共有的身体经验;同时身体经验又受到物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在何种程度和方式上存在,需要更多具体的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 国外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对具体的隐喻现象的研究非常广泛。对于味觉隐喻化的研究也有涉略,但主要是对味觉隐喻现象的介绍,或和其他感官感觉放在一起讨论(Yu,2003;Clive.Cazeaux,2002;Johnston,2003)。我国语言学界对隐喻的认知研究起步较晚,对于汉语中丰富的隐喻现象的认知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匮乏。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教师开始对汉语的隐喻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其中苏以文(1989,12)从宏观方面对汉语味觉隐喻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李金兰(2005)对味觉隐喻的认知结构和语义特征进行了概括。更有一些学者包括海外学者对英语和汉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如:Ning Yu(1998)对汉英情感隐喻的对比研究,蓝纯(2003)对汉英“上”和“下”空间隐喻的对比。但在具体的隐喻对比研究中,涉及到味觉的研究仍然很少,目前对汉英味觉隐喻进行系统对比还有待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基于语料库对汉英“甜”与“苦”味觉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探讨“甜”与“苦”味觉隐喻化的理论基础,认知特点和汉英语言在“甜”与“苦”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并试图从文化角度对对比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基于语料库,以汉语中的“甜”与“苦”和英语中的SWEET与BITTER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