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用Tuxpeno、Suwan、ETO3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与Mo17、自330、丹340、掖4784个中国温带骨干自交系,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2设计,配制21个杂交组合加上7个亲本共组成28个处理,对1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CCA、SCA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对Tuxpeno、Suwan、ETO三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与中单2号(自330×Mo17)掖单13号(掖478×丹340)不同改良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1个杂交组合和亲本的单株叶片数、粒长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厚、百粒重、株高、穗位高、成熟时绿叶数、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茎粗、倒折率14个性状的GCA方差大于SCA方差。单株产量、ASI的SCA方差大于GCA方差。Suwan的单株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一般配合力的表现最佳,其次为ETO。而ETO的植株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其与温带自交系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和植株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也最为突出。单株产量及各产量组分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组合有ETO×Mo17、Tuxpeno×ETO、ETO×自330、ETO×丹340、ETO×掖478、Mo17×丹340、Mo17×掖478、Suwan×ETO。植株性状特殊配合力总体表现优良的组合为为Tuxpeno×ETO、自330×掖478、Tuxpeno×丹340、丹340×掖478、Tuxpeno×自330、Suwan×ETO、Mo17×掖478、Mo17×自330、Suwan×掖478和Tuxpeno×掖478等。
2.多数组合表现出一定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供试的热/亚热×温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超亲优势表现较高,特别是ETO×温带自交系超亲优势表现最佳,显著大于温×温杂交组合。大部分杂交组合的穗长表现出一定杂种优势,ETO×温穗长杂种优势显著大于其它杂交组合类型。温×温或热/亚热×温组合穗粗杂种优势总体表现较好。绝大多数组合的秃尖长表现正向杂种优势,温×温是唯一杂种优势均为负值的组合模式。穗行数杂种优势相对较低,行粒数杂种优势较为明显。行粒数杂种优势总体表现突出的杂优模式为ETO×温和温×温。粒长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总体表现较好的杂优模式为ETO×温和温×温。各杂优模式均没有明显增加粒厚的效应。不存在粒长和粒厚杂种优势均为正值的组合。多数组合百粒重表现出一定杂种优势。
3.供试杂交组合与相应亲本相比有缩短ASI的效应。ETO×温和温×温杂优模式利于缩短ASI。供试组合株高性状存在明显杂种优势。Suwan×温有增加单株叶片数的效应。有热带/亚热带群体参与的杂优模式成熟时绿叶数杂种优势均表现为正值。供试热/亚热×温组合与对照品种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雄穗长度,综合来看各组合均没有显著降低雄穗分枝数的效应。供试组合茎粗杂种优势不明显。
4.各改良模式及对照间单株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S/掖478)S1/丹340单株产量最高,显著大于其它组合。各改良模式单株产量超标优势为正值的组合为(E/自330)S1/Mo17、(S/自330)S1/Mo17、(S/丹340)S1/掖478、(S/掖478)S1/丹340和(T/丹340)S1/掖478。(E/自330)S1/Mo17单株产量超标优势显著大于(E/Mo17)S1/自330。(S/自330)S1/Mo17的单株产量超标优势略大于(S/Mo17)S1/自330。Tuxpeno与Mo17×自330两改良模式的单株产量超标优势均为负值。(E/丹340)S1/掖478和(E/掖478)S1/丹340的两改良模式的秃尖长超标优势极其显著,单株产量超标优势均为负值。(S/丹340)S1/掖478和(S/掖478)S1/丹340秃尖长超标优势很大,但单株产量超标优势均为正值。(T/丹340)S1/掖478和(T/掖478)S1/丹340的秃尖长超标优势也极显著,(T/掖478)S1/丹340的单株产量超标优势显著高于(T/丹340)S1/掖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