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的原料对于一国的工业及至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并且高度依赖于海外铁矿石资源的国家来说,稳定可靠的铁矿石供应,合理的交易价格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决定这两者的,不仅仅是市场的供需关系,铁矿石的定价机制也会影响到供需的格局、价格和铁矿石的供应数量。因此,对铁矿石市场以及对铁矿石价格形成和决定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近几年国际铁矿石的定价机制经历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无论对铁矿石行业还是钢铁行业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分析铁矿石定价机制如何作用于市场及市场的参与者,研究不同的定价机制可能对市场造成的不同结果,这是本文一个基本目标。在不同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下,其价格、数量是如何安排和决定的,市场是如何被分割的,基于交易成本节约的“准租”是如何在两个行业间分配的。基于维护中国钢铁行业利益的立场,只有深入剖析上述内容,中国钢铁行业及其管理机构才有可能真正地对铁矿石定价机制进行有效地管理、改进或是选择。本文正是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观点,运用经济学中关于寡头垄断、卡特尔组织的基本理论,构建不同定价机制下的市场模型,论证了由于定价机制的变化对铁矿石上下游行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铁矿石定价机制的选择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回顾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理论和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上述理论和研究对于本文研究的借鉴意义及其不足之处。第三章系统介绍了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指数定价机制、现货交易、掉期交易等定价机制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运行机理和所包含的内容等问题。并根据长协定价机制和指数定价机制基本定价机理,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学模型,指出两种定价机制最重要运行的特征。第三章还详细介绍了铁矿石定价机制从长协定价机制的产生、发展、成熟、崩溃,以及被指数定价机制所取代的整个历史过程,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通过对铁矿石资源和市场数据的收集整理,较为清晰地表明铁矿石在国际海运贸易市场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这一市场结构极为有利于矿山寡头们运用其“市场势力”通过铁矿石的定价机制谋取更多的利益。基于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第四章重点研究了矿山寡头们如果通过共谋并借助于长协定价机制发挥其垄断力量会造成怎样的结果。这一章以中国这一区域性市场为例,建立了在铁矿石需求不断增长情况下的卖方寡头垄断模型,并详细测算了模型的各项参数。通过把模型测算的结果和实际市场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市场的结果和模型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证明了垄断的矿山企业较为有效地利用了其市场势力,获取垄断利润。第五章在阐述了源自于中国的需求冲击,以及需求冲击对铁矿石定价机制的影响之后,分别论证了长协定价机制和指数定价机制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钢铁企业的影响。本章所建立铁矿石市场分割模型表明:长协定价机制在中国铁矿石需求快速增长时期对中国钢铁行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指出了中国独立价格的恰当时机。针对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不成功的改革构想,即建立中国独立的长协定价机制,本章的分析结论认为:在中国铁矿石需求快速增长期,独立定价会把中国钢铁行业推到更为不利的境地,使矿山寡头们的歧视性定价成为可能。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于指数定价机制下的铁矿石市场。本章也详细论述了指数定价机制对铁矿石交易成本的影响,以及对钢铁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本章的最后一节,进一步通过不同定价机制下不同商品价格波动的比较分析,说明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具有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而指数定价机制则放大了市场波动。第六章进一步从行业间的角度对长协定价机制和指数定价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定价机制在上下游行业间利益分配中所起的作用。基于第四章对铁矿石市场特征分析,本章针对两种定价机制分别建立了卖方垄断市场下的定价模型。研究表明:在指数定价模式中,垄断的铁矿石企业以更少的产量下降,就能大幅提高市场的价格,并可以在一定时期实现超越于垄断企业的利润。因此,在寡头垄断的铁矿石市场结构下,指数定价机制进一步削弱了矿山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便利于矿山寡头合谋对市场进行操纵。而在长协定价机制的谈判定价过程中,结合历史的定价数据表明,虽然矿山寡头在数量控制上做到垄断企业所造成的产量结果,但在价格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长协价格长期低于现货价格证明了长协定价机制所给予钢铁企业的博弈空间。两者相较,说明了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长协定价是优于指数定价的选择。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发现和论证结果,第七章对国内过往的各类调控政策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和铁矿石定价机制的设计方案。并基于当前铁矿石市场格局,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或是借鉴的集中采购方案,作为个体钢铁企业应对原料市场垄断力量的内部组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