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科技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的生命线。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政府与市场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坚持把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公共技术服务,是指政府、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为满足企业技术需求,围绕促进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转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性措施。公共技术服务是一个由技术供给满足技术需求的过程,包括了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转化三个层面的内容,核心内容则是技术创新。政府是推动公共技术服务的主导力量,大学、科研院所、社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政府资助的企业技术中心是公共技术服务的参与力量,企业是公共技术服务的主要对象,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则是公共技术服务的根本目的。公共技术服务的内容既包括对技术事务的管理,也包括有形的科技设施、科技资源以及无形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这些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这使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服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各有分工、各有优势与不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固有缺陷”主要是技术创新投入资金少:对高新技术人才吸引力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市场的控制力;政府、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阶段性滞后”。由此而言,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一方面发挥内在作用,科学选择和调整创新路线,保持创新优势;另一方面,则需要从公共组织层面建立高效有序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的含义是:政府、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组织为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行政化、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围绕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转化,在政策、文化、人才等方面建立起来的支持系统。按内容划分,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技术供给系统、政策保障系统、文化推动系统、人才培养系统。
建立吉林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吉林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推动技术作为商品参与流通和转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科技应用的主体。当前吉林省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有利于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使地理上接近、经济上关联的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科技中介组织,以产业集群为核心,并借助集群的自然过程,共同创造扩散和应用具有经济价值的技术、知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在手段上,以行政手段配置为主,市场化配置所占比重很小;在布局上,中心城市的科技资源过于集中,而中小城市的科技资源严重不多;在支持重点上,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忽视对应用研究的政策支持。2、制度和政策存在缺陷。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的若干政策还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政策立法明显滞后;围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总量小、过于分散。3、技术转移形成“瓶颈”。科技中介组织发育缓慢;技术转移渠道单一,主要靠买卖专利技术;政府对技术转移的重视和支持不够;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缺乏合作。4、创新文化发育迟缓。合作型创新文化尚未建立;创新文化在中小企业中未形成主流;企业家普遍缺乏“企业家精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公共技术服务的有效运作。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这些国家重视加强对技术转移的立法、对技术中介组织的培育、对中小企业创业者的扶持,对于吉林省都具有借鉴意义。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组合。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了放大效应,使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推动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完成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的路径是:
1、建立技术供给系统。围绕吉林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契约关系,引导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盟。围绕吉林省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依托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的技术中心,通过政府有效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资源,建立专业性、公益性、开放性、信息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垄断状况,促进应用技术转化,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园区、整合资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小企业孵化器,为形成新的“技术源”奠定基础。
2、建立政策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逐步扩大专项资金的规模,推动专项资金在科技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对各专项资金进行归类和调整,推动专项资金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建立吉林省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构建有效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积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加大税收优惠。不断完善融资政策,政府应当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3、建立文化推动系统。实施社会创新文化工程,推动全社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倡导和树立学术平等、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实施创新型行政文化工程,在行政组织中倡导树立崇尚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行政理念,积极推进行政机关的工作创新,以行政机关的创新影响带动社会组织的创新。实施企业创新文化工程,在企业内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建立支持创新的激励机制,积极推动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整合企业创新资源,探索建立以文化为纽带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4、建立人才培养系统。实施企业家素质拓展工程,加强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教育和培训,组织企业家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企业家组织沟通与交流,引导企业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带动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宣传表彰走在创新前列的企业家人才。实施技术精英培养工程,建立吉林省技术精英人才库,加强对技术精英的项目服务,为技术精英科研开发创造条件。组织技术精英与中小企业建立对接。组织技术精英进行集体攻关,提高吉林省产业的技术自给能力。实施万名小老板培训工程,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小额贷款、与技术精英建立对接等方式,帮助创业者实现技术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