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型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茅盾是一位对世界神话广泛涉猎并深入研读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加入了许多神话元素。分析茅盾小说中的神话原型,对于我们理解茅盾小说的深层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茅盾的小说进行解读,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综述了茅盾小说中的神话原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由此引出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要突破茅盾小说研究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茅盾的作品,开拓一个新的阐释空间。第一章对茅盾小说中的人物原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虹》中的梅女士对应着春之女神原型,《子夜》中的吴荪甫对应着普罗米修斯原型。梅女士是春之女神在特定条件下的置换变形,同时她又是北欧命运女神的化身,她带着希望从四川这个人间地狱逃出来寻求自由,她活在当下,勇敢地追求自由生活。吴荪甫则是普罗米修斯在30年代中国的置换变形,他的失败是英雄的悲剧,是个体与整个时代对抗必败的悲剧。通过这些原型形象的分析再现了以梅女士为代表的战争时期迷茫的知识女性,在矛盾与复杂的心态中艰难成长的过程;叙写了有理想有抱负的民族资本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贫穷、落后、混乱面貌的人生悲剧,从而证明了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二章是意象原型的分析,具体选取在茅盾小说中频频出现的雷雨意象进行分析。雷雨意象在中国文学中的历史源远流长,已经有了自己特定的意义,在茅盾的小说中多次出现,不止简单地充当烘托气氛的角色,更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深深的道德批判意味。第三章对茅盾小说中的神话母题展开分析。“诸神的黄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神话,暗示昏庸无比的统治阶级必然会激起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这两种势力最终在决战中双双阵亡,在此种情况下就会再诞生一个新的统治阶级。“诸神的黄昏”母题,用文学的方式暗示了中国的政治现状,传达出作者对统治阶级必将灭亡的信心。“耶稣之死”和“参孙的复仇”反映了国难当头之际,有理想、有信仰的知识分子秉持牺牲自我、向死而生的执着,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的大无畏精神。这些母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入世情怀。第四章主要讨论神话原型与茅盾的文学创作立场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章在前三章原型分析的基础上,联系当下文化研究的一些理念,分析茅盾在创作过程中的种种矛盾的心理,并由此思考文本深层意蕴中传达出的救世情怀,以及当爱国使命感遭到重创时,追求主体——茅盾自我拯救的心路历程。本文认为:茅盾将各种原型融入到小说之中,传达出对革命一定胜利和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信心,在鼓舞人心的同时,也同样具备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借助原型理论,我们可以从茅盾的小说中感受到乱世中的知识分子的“大我”与“小我”间的种种矛盾,更可以体会到这些知识分子的救世情怀。原型理论使茅盾的小说拥有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