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小说中动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中书写动物形象渊源已久,到了卡夫卡这里,动物形象与人物形象在其笔下已具有同等重要的分量:动物形象不仅可以是作家自我或其他人格的外化,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凝视对象,或是某种存在状态的具象载体。因此,在分析卡夫卡的作品时,我们不能将动物与人割裂开来,也不可将动物视为无论是叙事结构上的、还是内涵意义上的人物的附庸。与动物相对的人类角色需要被纳入平等关系的另一头,作深入的平行探索。  本文在前人对卡夫卡小说动物形象研究的基础上,拟将这一主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讨,根据小说中动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及动物形象的具体内涵,分三部分分析。  第一部分是动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对立。即动物角色与人物角色在文本中展开了具体的矛盾与冲突。笔者将从“家庭内部的信任关系”为切入点,探讨这些对立状态形成的根源。其中以《变形记》为重点分析作品,以甲虫与家人的对立及甲虫与自我的对立这两种关系状态,具体阐述“家庭内部的信任关系”对卡夫卡写作中的重大影响,并将现有研究中“人变甲虫”的单向异化观点拓展,观照小说中另两种不同的异化关系。  第二部分是动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共融。这一类作品数量较多,长短不一,情节复杂,动物与人的共存关系也不可一概而论。笔者将通过剖析卡夫卡的人格特点,取“孩童、成年人、老人”的不同文本意义为切入点,探索作家创作这一部分动物形象时的独特视角。“马戏团”为本章的重点意象,同时承载着人与兽、封闭与开放、文明与残酷、表演与观看、台上与幕后等多种二元属性,笔者将对此一一注解。  第三部分是纯粹动物形象叙述,与“人”的隐形存在。这种角色关系多出现于卡夫卡晚期写作的几个中篇小说中。“人”在这些小说中似乎彻底消失了,角色的特性在与身外世界的矛盾状态中保持着从一而终的静止状态,仿佛只有死亡才能带来最终的和解。在这一部分里,笔者将分析这些动物形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并将以《一条狗的研究》为代表,尝试深入分析其中“狗、人、神”之间复杂的隐性共存关系。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影像并不稀奇,那些夸张的镜头透视、华丽的服饰和民族庆典已经成为民俗题材的代表。然而,这些真的是这个民族的真实生活吗?他们除了配合游客而做出的职业化装扮外,有哪些不为我们熟知的生活细节?本期专辑,将由三位少数民族摄影师带你走进他们故乡民族的现实生活,以真诚而朴实的视角来代领我们走入他们的故乡私摄地,描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新疆喀什  老茶客停滞的时光  新疆一直是摄影师热衷的拍摄地,
血压正常后得了心梗  ●本刊记者:一位江苏的读者来信询问说,她妈妈60岁了,之前一直有高血压,上个月有一天突然低血压,低压60,高压110。后来就一直平稳在正常范围,低压80-90,高压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诣在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说,我国包括脑溢血在内的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并呈年轻化趋势。在发病人群中,45岁以下患者所占比例达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民工题材的文学创作崛起于文坛,他们中的一支特殊队伍——“保姆”开始以一种群体形象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大量描写保姆城市生活的作品涌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庐山属于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内涵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庐山文化景观之所以如此丰富,这和以慧远为中心的庐山文人集团在此修行佛法、著书立说、传播佛教
文化意义的自觉选择,是艺术创新的前提。为什么选择民间艺术元素来冲撞趋于式微的文人画?是为找到形式语言转换的另一突破口。针对过去人们不把民间艺术视为正统主流的偏向,
E.L.多克特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裔作家,他一系列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他的创作特色和主题思想的激烈争论。此外,国内外对多克特罗是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