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圈文化舒适物研究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时间轴行至现代,文化在愈加广泛的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层,从20世纪初“文化工业”的兴起与大众文化的狂欢,到21世纪在数字互联技术加持下,以数字创意、创意设计、内容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文化经济形态的持续迭代进化,文化正在愈加深刻的影响、重塑并主导全球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竞争战略转移,成为各国回应“修昔底德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强化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社会生活层,文化以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嵌入人民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以文化场景为代表的新城市主义与可持续方案,逐渐代替传统功能主义的场所建设,成为赋能城市发展的全新范式。而在世界格局不断变幻、城市空间时序不断进化、人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新时代,在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迫切建立、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模式亟待创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愈加殷切的新要求之下,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人民成长与品质生活的范式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社区生活圈是城市生活的近场,它集中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期望。近年来,“社区生活圈”作为一种新型规划与社区治理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普及,着眼于以“社区生活圈”践行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品质化的生活方式与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命题,文化在城市社区生活圈中的嵌入已是必然。然而在当前社区生活圈建设中,“文化”的定义与功能仍然存在局限,文化赋能社区生活圈实践的方式仍旧模糊。基于此,本文运用新芝加哥学派场景理论的系统理念与研究范式,从社区生活圈“文化舒适物”的评价与组态分析入手,探索文化作用于社区生活圈的物理尺度与精神尺度,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具象化为社区生活圈文化舒适物的布局依据以及文化场景的营造方式。文化在国家、城市发展层面的日益崛起与在人民日常生活层面动力不足的矛盾构成了城市社区生活圈文化问题的关键,文化赋能的社区生活圈建设必然要以美好生活为圭臬,以提升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提升地方整体吸引力与内生力为核心。本文第一章从城市社区生活圈现状分析入手,从建设规划、经济发展与社区治理三个方面剖析文化在社区生活圈中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从实践与理论层面反思城市社区生活圈的文化问题。总结发现,当前中国城市的社区生活圈“文化”还仍遵从着功能主义的服务思维,即以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物质层面的建设为主,文化何以深入到社会层与精神层,助推社区生活圈凝聚共识、形塑共同体,如何促进社区生活品质提升、实现创新增长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基于社区生活圈发展的事实依据以及既往研究者的集体智慧,本文旨在从理论入手进一步反思上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场景理论作为一种面向后工业时代城市创新增长的社区研究理论,其将城市文化问题的发现诉诸于以“文化舒适物”为载体的场景解码中,通过对舒适物的剖析,解读场景文化价值观对人们日常空间行为与生活秩序的影响。因此,本文第二章运用场景理论提供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工具,探索文化赋予城市社区生活圈动力增长的理论方案。本文研究的落脚点在于探索文化舒适物赋能社区生活圈发展、创生地方动力的场景模式。为更好的描述这一总体目标,本文引用了与场景理论互相耦合的“蜂鸣”概念,它强调“面对面的接触”以及“热议点”的创造,在场景的话语体系中用以指代促进社区内部资源、资本流通的隐形力量,因此“蜂鸣”更加形象的解释了城市社区生活圈的内生力与吸引力,即社区的文化生产力。本文将“创生地方蜂鸣”作为社区生活圈文化舒适物布局及其场景营造的总体目标,蜂鸣程度的大小即反映了社区生活圈能够进行持续文化生产的实力。其中,文化舒适物构成了社区生活圈蜂鸣创生的物质基础,文化舒适物组态形塑的场景价值观则构成了蜂鸣作用的精神内核,依靠文化舒适物完成的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化便是文化的作用。因此,在第三章与第四章中,本文分别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文化舒适物进行实证分析,前者主要以评价不同类型文化舒适物的作用及其作用程度为主,后者则是以文化舒适物组态分析为主探索社区生活圈文化场景的构建模式。第五章则是对文化舒适物分析做出总结的同时,针对不同实施主体对社区生活圈的文化实践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当前社区生活圈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在文化社会竞相融入、文化实践愈加兴起、文化动力愈加彰显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仅从功能建设的视角看待城市空间已经明显不再适应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时代新要求。作为新时代践行城市精进增长与实现美好生活愿景的有力载体,社区生活圈需要不断创新突破,以文化赋能的方式与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更为紧密的互动联结,通过营造传统又不失魅力、睦邻友好又泛在学习、面向本土又经营永续的文化场景,启迪城市社区生活圈更好的文化创造与创新,激发人们文化参与与文化学习的热情,建构基于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与文化意识。而一切的场景构建皆仰赖于政府、社会力量与社区居民等行动主体的主动实践,政府需要加强统筹与整体规划,在完善服务性保障的同时给与社会组织与社会企业更多的成长机会;社会力量作为社区建设的活力源泉,更多充当了协调者与创造者的角色,保障活力的持续、探索永续的经营、创造更好的社区是未来社区生活圈建设中社会主体面临的主要任务;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活圈的服务主体,也是社区生活圈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行动主体,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真正建立自下而上的社区运营也是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内在要求。以文化舒适物组态形塑的场景与社区生活圈行动主体的实践是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过程。社区生活圈文化场景的营造与迭代创新离不开行动主体的实践与主动探索,而行动主体也在场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定位的清晰描摹与自我功能的创新突破,进而不断创生持续的地方蜂鸣、营造更为开放互动的社区文化。面对来自全球经济、政治、社会与技术等不同层面的机遇与挑战,文化舒适物的布局思路与社区场景的营造方式为建设更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圈提供了新的城市美好生活方案。
其他文献
直流微电网能够接纳以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直流可再生能源以及日益增长的直流负荷,降低设备频繁变流的功率损耗,是现行配电网架构下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的理想方案。然而,对于接入交流配电网末端的直流微电网而言,线路阻抗无法被忽略,并网点的交流配电网呈现出弱电网的特性。同时,直流微电网自身存在低惯性、过流能力弱等特征,在交流弱电网故障情况下,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可靠供电面临挑战。基于此,本文围绕
学位
永磁电机采用永磁体替代电励磁电机中的直流励磁绕组,其转矩密度和效率高于电励磁电机,因此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通切换永磁(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简称FSPM)电机是一种定子永磁型电机,该电机的永磁体和电枢绕组都位于定子上,转子结构简单坚固,适合于高速运行场合。但是,FSPM电机的永磁体和电枢绕组在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限
学位
高光谱图像分类是高光谱技术应用于地质填图、环境监测、植被分析、大气表征、生化检测等领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高光谱图像像素级别的标注需要消耗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研究小样本场景下的高光谱图像分类对于推广高光谱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样本场景下高光谱图像分类存在缺乏样本信息、特征提取模型泛化性能差等问题,导致分类精度远没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优化特征
学位
现代电力系统不仅在一次侧的能源结构上与传统电力系统有明显差异,而且在二次侧的测控体系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使得电力系统在可观性与可控性上都有极大提升,进而将发展成为一个绿色低碳、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的智能电网。IEC 61850标准具备高度开放性、扩展性和自描述能力,提供了互换互操作的标准化范式,高度契合了智能电网的建设愿景。因此,该系列标准在智能电网变配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位
小扰动稳定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远距离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建成,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日渐增多、随机特性愈发显著,且随之而来的大量电力电子设备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以往额定运行点的平衡态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已经无法反映系统在各种运行情况下的稳定性,因此必须研究随机场景下的小扰动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系统可控资源,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学位
学位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现阶段电力系统中存在三种异构电源:基于同步发电机组的传统发电、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电源和能量双向流动的储能。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升,它们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加剧了系统的低惯量问题和电压调节的难度,也给分布式电源的经济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充分考虑系统中各种异构电源的特性和优势,通过电源之间的协同配合是应对上述挑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灵活控制的储能和分布式电源为研究对
学位
随着物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智能制造、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其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其中电子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声、光、电、磁等侧信道能够泄漏机密信息,威胁物联网的安全。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对侧信道进行分析和防护。然而,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侧信道的研究应考虑物联网设备和业务种类大幅增长引入的新侧信道生成方式、信道形式和作用对象。为此,本文提出综合谱侧信道,即电子设备运行耗电过程产生的功能设计之外的物理信
学位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工业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在工业网络化、工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下,多智能体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相关的分布式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分布式控制和优化算法是多智能体系统信息分享、融合的方式之一,是多智能体系统完成目标跟踪、任务优化和功率调整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已有的分布式控制和优化算法在特殊场景或任务下严重依赖全局信息和拓扑结构,这大大降低了算法的灵活性,同时
学位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的电动汽车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高压驱动系统在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基于高压驱动系统的电动汽车在碰撞等紧急情况时高压母线存在对乘客造成电击的风险。因此,研究电动汽车碰撞等紧急情况下的母线电容主动放电技术,对提高电动汽车电气安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动汽车主驱动系统通常采用在母线上并联泄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