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法,研究术后功能康复对于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的疗效及影响,初步探讨电针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应用于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通过与观察组(不做任何治疗)进行综合比较,明确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继续康复治疗的必要性,通过康复手段恢复关节功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应用电针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来自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骨科及骨科康复中心120例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配合功能锻炼)和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两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两组受试患者在接受关节镜术后均行常规对症处理。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起行电针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两组受试患者分别在关节镜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后的第2、4周进行随访,在治疗前后进行关节肿胀程度测量及判定,VAS法评分,ROM的测量、Lysholm评分及JOA比较,并记录相关数据,并针对本研究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对于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膝关节肿胀程度结果,随着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都较前有所消退,移动平滑曲线呈现缓慢向下趋势。治疗2周后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术后4周,两组数据组间进行比较差异经过统计学计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组内比较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2)vas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组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3)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两组关节活动度随着治疗的进行,都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治疗2周后,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经过统计学计算(p>0.01)无统计学意义,而数据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随着治疗的进行,都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治疗2周后,数据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组间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组内差异经过t检验算出p值(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5)joa判定结果,经t检验,两组治疗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数值较治疗前都有所增大,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方面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电针配合功能锻炼组在增加整体疗效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通过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与对照组对比,电针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及改善膝关节Lysholm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疗效好,并且随着时间的持续延长,上述症状改善持续平稳;在术后4周,患者膝关节肿胀基本消失,数据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而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电针配合功能锻炼具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