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斑狗鱼是新疆主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属于凶猛的肉食性亚冷水性鱼类,在新疆的人工养殖虽起步晚但已成规模,由于集约化养殖密度高,饵料鱼来源不明等原因,导致病害问题随即发生,其中暴发细菌性败血症是危害白斑狗鱼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使用药物防治细菌性败血症是当地发生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是可诱发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导致鱼体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并造成药物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白斑狗鱼发生的嗜水气单胞菌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对病变的器官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方面的分析,以及对分离菌株进行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为分析疾病发生过程中致病菌的特点积累基础性材料,为提高防治效果奠定基础。本研究从自然条件下疑似患有细菌性败血症的白斑狗鱼分离到13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的毒力因子,部分菌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致病力,结果显示:PK001-PK009等13个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一致,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16SrRNA以及毒力因子鉴定13个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可知嗜水气单胞菌是主要的病原菌,能感染鱼体引起细菌性败血症。其结果如下:将分离到的含有三种毒力基因的分离株PK001、PK006对健康白斑狗鱼进行人工感染回归实验,发现其患病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死亡率达到80%以上;并从临死白斑狗鱼的肾脏、肝脏等组织重新分离细菌,经鉴定与原病原菌一致。用鲫作为分离菌株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A)、溶血素基因(hlyA)和气溶素基因(aerA)毒力检测对象,分别用含有三种、两种、一种和零种目的毒力基因的菌株PK001、PK002、PK005、PK009感染鲫,死亡率差别较大。人工感染其结果发现:菌株含有毒力基因的种类影响其致死力,菌株所含毒力基因越少则毒力越弱的规律。通过对白斑狗鱼发生该病的病理学变化分析得出:感染而发病的白斑狗鱼可见溃疡、败血等明显症状,主要特点是体表有明显病灶,软化且向外隆起,局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与其它鱼类的疖疮病类似。肝肾肿大、出血,严重的广泛性细胞破坏、坏死,导致了全身器官尤其是肝肾功能障碍和衰竭,最终机体防御机制崩溃而死于败血症。通过对患病鱼体组织中分离且已鉴定为有致病性的13株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进行常见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得出:13株菌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和环丙沙星都高度或中度敏感,且敏感性基本一致,实践证明这几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也较好;且本试验从白斑狗鱼分离的多株细菌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