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要求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传统扶贫方式成效甚微等原因,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探索更有效的贫困治理工具和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农村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金融扶贫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我国尝试通过发展普惠金融调节城乡金融资源分配,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普惠金融逐渐成为我国推动农村贫困减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探究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在减缓农村多维贫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金融减贫效果的区域差异,对于指导农村金融发展和制定金融扶贫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普惠金融理论和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和农村多维发展指数分别对我国各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和农村多维贫困情况进行了测度。测算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东部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八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农村多维贫困整体上呈现出西部贫困程度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分布格局。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从生计资本视角研究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在缓解农村多维贫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及非线性特征,并进一步考察了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作用呈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在跨越门槛值之前,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多维贫困减缓的促进作用较强,而跨越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即农村金融的减贫效应边际递减。从区域层面看,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减贫的边际效应大大超过东部地区,说明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减贫效果更好。最后,文章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减贫实际,从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差别化制定农村金融扶贫政策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减贫作用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