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型的外交方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迅速成为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公共外交凭借其弱政治色彩的优势,在增加一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方面作用突出,成为各国重塑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新手段。作为东亚地区一支日益凸显的政治力量,东盟国家历来被中国视为重要的地缘战略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活动也从未停止,并在文化、教育语言和媒体交流中取得了显著成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出后,为加快与东盟国家间的民心相通,中国越来越重视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实践,以此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坚实的社会基础。然而,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西方媒体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虚假报道以及中国的战略宣传力度不够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东盟国家对中国丝路战略的目标、理念缺乏了解,不利于友好合作的丝绸精神的传承和社会根基的建立。面临新的形势,中国需要重新确立对东盟国家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拉进与东盟民众的情感创造新的机遇。基于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本文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背景分析中国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未来选择,以公共外交的形式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浓厚的社会基础,使其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顺利实施的推动力。文章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现阶段中国对东盟国家公共外交的基本内容、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论述了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传承丝路精神、巩固民意基础、消除社会各界的误解成为中国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目标所在,加强双方间的文化教育交流、政党与议会的交往、民间力量的沟通成为中国下一步公共外交的努力方向。最后一部分以中国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主体、客体、手段、内容为突破口,就如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提出了战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