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宁夏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研究生态迁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生态移民儿童2653名,移居地儿童3174名和原居地儿童2334名,移居地和原居地儿童为对照组。由家长完成Achenbach行为问题量表和自编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结果:生态移民儿童检出765人具有行为问题,检出率28.8%,原居地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2%,移居地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3%,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两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儿童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居地组和原居地组相对于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具有保护性。生态移民9岁、10岁和12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两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13名汉族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1.9%,1004名汉族原居地组检出率为19.5%,2004名汉族移居地组检出率为17.8%。汉族生态移民组与汉族原居地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4,P=0.157>0.0125),汉族生态移民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汉族移居地组(χ~2=8.597,P=0.003<0.0125)。汉族儿童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居地组和原居地组并未进入回归方程。1322名回族生态移民组检出率为35.6%,1314名回族原居地组检出率为27.5%,1149名回族移居地组检出率为21.8%。回族生态移民组高于回族原居地组(χ~2=19.93,P=0.000<0.0125),高于移居地回族组(χ~2=55.89,P=0.000<0.0125)。回族生态移民6-11岁男童社交退缩、交往不良、抑郁、强迫、违纪和攻击性行为,12-16岁男性少年交往不良;12-16岁女性少年不成熟、违纪、攻击和残忍等行为问题因子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回族生态移民6-11岁男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儿童剖宫产出生[2.782(1.377-5.617)]、父母外出务工半年以上[1.864(1.097-3.168)];保护性因素:父母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0.585(0.354-0.965)]、父母返迁意愿小[0.707(0.521-0.961)]、移民生活轻松[0.723(0.543-0.963)]、父母移民生活满意度高[0.744(0.554-0.998)]。12-16岁男童交往不良问题危险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儿童剖宫产出生[5.089(2.342-11.060)]、儿童具有生理缺陷[3.930(1.485-10.403)]、父母身体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2.280(1.110-4.686)]、父母外出务工半年以上[1.807(1.137-2.873)];保护性因素:父母认可移民政策[0.627(0.434-0.906)]。12-16岁女性外向性行为问题危险因素为:儿童剖宫产出生[6.242(3.022-12.893)];保护性因素:父母认可移民政策[0.665(0.491-0.900)]。结论: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8.8%,高于全国大样本调查结果。生态迁移对9岁、10岁和12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影响较为明显,同时对回族儿童行为问题影响较汉族儿童明显。回族儿童受生态迁移影响,主要表现在6-11岁男童交往不良、抑郁、强迫、违纪、攻击,12-16岁男性交往不良和12-16岁女性外向性行为问题。回族移民儿童受迁移影响行为问题主要与父母对移民生活满意度和生活状态有关。在对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中应重视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