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省GDP水平保持稳定的增速,经济增长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随着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满足全球大多数人口的金融服务需求,虽然我国正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但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水平仍呈现地区不均衡的现象,偏远地区群体受到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部分地区依旧面临严重的城乡二元金融问题,具体表现在金融机构和大量资金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撤离,集中向东部地区或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流动,偏远地区仍无法享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弱势群体被动地被排斥于现有的金融体系之外,这势必导致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现象进一步加深,影响居民社会福利水平,进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本文认为,金融包容性发展旨在保证经济体中所有群体都可以公平、有效、低成本地获得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金融发展要普惠到各个地区的各阶层群体,让所有金融需求者能平等有效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优惠。故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发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层面、现状分析、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探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福利差异的影响。首先,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对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和和福利经济学进行阐述,通过进一步探究得出普惠金融发展会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和普惠效应直接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支出和生活质量;“涓滴效应”以经济增长为中介传导对居民福利水平产生间接影响,其影响效果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现状等其他外在条件制约。其次,在现状分析部分,本文利用2006-2017年宏观层面数据,从金融服务渗透性和金融服务适用性两个维度共计10个指标构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从居民经济结构和生活质量2个角度的7个指标构建居民福利指标体系,利用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Cov-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12年内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和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指数GAP进行数理化测度,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间的区域发展现状与差距。2006-2017年间我国省际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城乡居民福利差异也在逐渐扩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处于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东中部区域的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明显。再次,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使用门槛效应模型,以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值,从全国层面的实证结果分析得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福利差异的影响存在双重门限效应,由城镇化水平划分的三个经济发展区间内,普惠金融发展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城乡居民福利差距过大的局面。从三大传统经济带的区域层面分析,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福利差距的收敛作用在东部地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是不存在门槛效应的线性关系,其中中部地区的收敛效用远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本文将门槛变量值换为人均GDP时,二者仍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且我国大多数省份已成功跨越第一道门槛进入经济发展第二区间,收敛效用显著,进一步证实结果的稳健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缩小城乡居民福利差距、提高地区普惠金融水平和居民福利水平的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提升金融服务的地理渗透和人口渗透性,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产品。第二,实施有差别的区域化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第三,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注重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