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是20世纪中叶美国自白诗派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自传式的个人经验为书写场域,同时关注到了社会边缘人员的困境,尤其是消费社会以来美国妇女的家庭困境。在塞克斯顿创作中后期的三部诗集《变形》《荒唐书》《死亡笔记本》中,饮食始终是一个显著的意象,诗歌中随处可见与饮食相关的饮食书写,包括饮食化比拟、疾病、食欲、烹饪、饮食礼仪和饮食文化等。饮食书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是20世纪中叶美国自白诗派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自传式的个人经验为书写场域,同时关注到了社会边缘人员的困境,尤其是消费社会以来美国妇女的家庭困境。在塞克斯顿创作中后期的三部诗集《变形》《荒唐书》《死亡笔记本》中,饮食始终是一个显著的意象,诗歌中随处可见与饮食相关的饮食书写,包括饮食化比拟、疾病、食欲、烹饪、饮食礼仪和饮食文化等。饮食书写不仅是塞克斯顿本人作为家庭主妇的个体身份表征和自我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暗示了两性领域、家庭领域和文化领域内饮食所蕴含的性别政治与伦理关系内涵。探讨塞克斯顿饮食书写的独特内涵首先离不开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其次应综合运用凝视理论、女性主义批评、文化人类学批评等方法。第一章着眼于三部诗集中饮食意象的梳理与分类,试图勾勒出一幅盛大的饮食书写盛宴,呈现出每部诗集饮食书写各自的特色。《变形》作为一部童话改编诗集,其诗歌中的饮食意象呈现为具有两性差异化的饮食比拟,女性人物形象常常被比喻为带有糖分的饮食,例如水果与甜食;而男性人物形象大多被比拟为以“香肠”“烤肉”为代表的肉食。《荒唐书》对家庭中的亲情关系进行了审视与质询,因而诗歌中的饮食意象充斥着以乳汁与可可为代表的母亲式食物,以及以生蚝与香槟为代表的父亲式食物。《死亡笔记本》则开始追寻神灵与宗教主题,创建了一系列耶稣与死神关于饮食活动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宗教的质疑以及对于死亡的无所畏惧精神。第二章聚焦两性领域中的饮食化比拟。塞克斯顿诗歌中的男性与女性经常被比拟为各色饮食,但这些饮食化比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男性凝视”下,女性及其身体往往被情欲化为富有女性性征的各色水果以及各色甜食,进而满足男性视觉和味觉想象性“品尝”的欲望。同时,女性在男性凝视的规训下,将这种凝视内化为“自我凝视”,将其他女性比拟为极易吞噬的饮食,将其视为婚姻与美貌病态角逐中的竞争者,试图通过吞噬食物来消灭对方。主客体的凝视关系上时刻存在着转变的可能,塞克斯顿化身童话叙述者——中年女巫,在“反凝视”中通过“反权威化”的食物比拟,对主体的权力规训予以反抗,以此建构女性叙述声音。第三章探讨两性领域中的男女食欲以及因食欲而诱发的饮食失调症。塞克斯顿诗歌中的男女往往表现为性别化的食欲差异,女性常常因极端化的食欲而导致饮食失调症,这是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体进行文化暴力留下的痕迹。为了维护父权社会所缔造的传统女性气质,女性的食欲往往被污名化为贪欲与性欲的表征,遭到父权社会的惩戒和道德限制,而男性食欲大多被视为男性气质的表现。在这一背景下,女性的食欲不是被妖魔化为极端的贪食症,具体表现为食人女巫“食人”的极端现象;就是被压制而恶化为神经性厌食症,表现为现代消费社会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过度节食。在此基础上,诗人通过为夏娃正名提出了食欲的修正主义策略,将食欲释放与身体解放相关联,女性只有意识到食欲规训中隐含的性别政治,才能在食欲解放中获得真正的身体解放。第四章立足家庭领域中饮食的来源,即作为食物供养者的女性。一方面,女性作为食物的烹饪者,往往是厨具和厨房的专职使用者,大量的厨具与厨房意象作为性别符号具有不同的表征。女性作为烹饪者往往与容器杯子相关联,杯子是同为容器的子宫的隐喻,诗人在此批判了将子宫视为女性唯一标签的男性话语。男性作为食用者往往与进餐用具叉子相关联,刀叉是阳具中心的象征,因而刀叉的使用对象也包括“可以吃的女人”,刀叉无疑是男性权力的表征。同样,厨房作为家庭领域中极其特殊的空间也具有双重表征,它既是男性拒不踏足的边缘空间,也被美化为温馨的家庭供给站,其本质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性属化劳动分工。另一方面,母亲作为生育者,不仅需要在怀孕期间以子宫为胎儿孵化器为婴儿提供营养,还需要在婴儿出生后以乳汁喂养其成长,在塞克斯顿的诗歌语境中,哺乳这一行为被视为婴儿吞食母亲的象征。第五章集中探讨了文化领域中的饮食禁忌与饮食仪式所蕴含的性别政治,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视域下探究这些仪式与禁忌背后的文化成因。无论是针对女性的肉食禁忌与肉食歧视,还是残酷的祭祀仪式,抑或是传统的圣餐仪式,这些饮食禁忌与仪式都是父权文化的产物,其矛头直指父权文化压迫下的女性。塞克斯顿的饮食书写策略意在揭露隐藏在饮食禁忌和饮食仪式背后的父权暴政,试图通过诗歌创作解放“被男作家监禁在笔杆之中”的女性,用女性之声重构自由、平等的文化。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对新型人才要求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作为物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相一致。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既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又是整个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从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出发设计教学,在教学理念上,逆向教学设计注重学习目标、注重评价、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特点与我国基础教
舞蹈活动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改善幼儿的艺术品质、培育幼儿的创造意识、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提倡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但多是浮于表面、流于热闹,难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本研究以舞蹈活动为切入点,聚焦于幼儿舞蹈活动与游戏教学的融合问题。为切实认识问题的实质,并提高研究的现实性,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访谈
家园沟通是幼儿教师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好的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沟通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提出幼儿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合作,一起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家园沟通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不太愿意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教师对与与家长沟通时的状态没有自信,教师在家园沟通中与家长发生矛盾等。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工作经验的积累
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韧性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社区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单元,建设韧性社区是第一要务。社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离不开社区经济发展,社区经济韧性是建设韧性社区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社区经济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学习适应能力以维持社区经济的基本服务功能,高韧性有助于社区经济繁荣和稳定发展。通过回顾国内外现有韧性理论和社区经济的研究成果,将韧性理论与社区经济相结合。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的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极大地影响着国际和国内的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社区是城市防疫的基本单元,提高社区的韧性对于减少疫情传播和维持疫情期间居民正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韧性社区相关理论,对社区防疫体系进行研究,并以邯郸市主城区为例,建立社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社区的防疫韧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提升策略,有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韧性社区规划建设,提高社区防疫能力,以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居民小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治理也是城市综合治理的关键,因此对居民小区消防安全治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研究就尤为必要。但是,一直以来,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治理体系不够完善,“重管理,轻服务”、政府独揽的消防安全治理模式依然存在,已不能适应消防治理现代化要求。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综合运用描述性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托育服务作为人口素质的提升途径、生育政策的配套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补齐社会领域公共服务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幼有所育”。自2019年起,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托育服务相关通知,指明托育服务的发展方向,明确2025年达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的目标,强调在政策上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发展。托育
模式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对模式的认知发展能力在他们童年时期的逻辑思维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模式还是一种让幼儿着迷并扩展推理能力的逻辑数理能力。人类大脑生来就能感知模式,幼儿如果不认知模式,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本文主要以5-6岁幼儿为对象,探究他们模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促进策略,促进幼儿解决模式数学问题的相关能力。研究中测查了 100名幼儿,采用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毒品种类数目繁多,地下和线上交易猖獗,国际毒品链条缠绕紧密。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公民的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对社会的平安和谐形成潜在的重大威胁。所以,我国政府在禁毒工作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做好长期战斗不放松警惕的准备。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国际毒品渗透力不减,地下毒品流通暗流涌动。近十年来,上海市政府从上到下勠力同心,以党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的部署为依据,把重要战
近年来,关于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研究成果颇丰,各地的新乡贤回归工程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新乡贤作为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参与模式与治理效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四川省N区的“特聘村主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新乡贤的访谈个案作为事实依据,试图分析新乡贤进入乡村治理轨道的具体途径,在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以进一步探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机制。研究发现,在从体制外的“经济精英”成为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