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长江下游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对相关文化内涵的探讨也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进行而不断的深入。陶器,不仅是史前文化类型的标志物、文化断代的主要依据,更是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镜子,透过它,我们不仅能窥探历史时期的生产工艺,更能通过这形形色色的器物了解当时人们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国外的同类考古学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然而,中国长江下游这片文明起源研究的热土,至今尚未有以陶器生产工艺为视角、针对一个文化甚至一个遗址去探讨史前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近年来经过大面积发掘的广富林遗址,从陶器生产工艺角度探讨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生产方式问题。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交代本文选题的缘由,介绍我国有关陶器生产工艺研究的历史,同时还对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做出说明。第二章,广富林遗址的概况。首先介绍广富林遗址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其中包括环境考古研究的新成果。接着对往年发掘成果、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说明。最后对本文所用的材料做简要的介绍。第三章,典型陶器的制作工艺研究。本章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主要从制陶工艺的各个环节依次对广富林文化时期的典型陶器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内容的安排上,均采用先理论后应用的顺序。研究结果显示,广富林文化夹砂和泥质陶原料多来自于遗址范围内的青灰色沉积土,陶器成型以轮制为主,同时存在大型器物和特殊器采用泥条盘筑和泥圈套接的方法。具体来说,陶鼎除却一次成型外,存在着轮制鼎腹后接鼎底的工艺;豆柄有一次拉坯成型和先泥条盘筑后拉坯成型之分;印纹罐多为泥条盘筑后拍打成型;泥质罐均为轮制成型;陶瓮这类大型器物则采用了轮制加泥圈套接的技术。在器体的修饰上多采用刻划、拍印、压印技法,修饰手法多从功能角度考虑,反映了该文化时期务实型的风格。关于烧成工艺,从遗迹、遗物发现方面反映出此时存在按照不同器物分别烧制的情况,同时也不排除薄壳窑与洞室窑并存的局面。此外,早、晚地层出土的陶器反映出以上制作工艺在广富林文化陶器中贯穿始终。第四章,陶器的生产方式探讨。该章亦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同样是按照先理论后应用的顺序先对有关陶器生产方式研究的理论方法做出介绍,接着以广富林遗址为对象,分别从陶器的来源、生产背景、工艺标准化和陶器形制标准化方面对广富林文化的陶器生产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广富林文化陶器在广泛的类型划分上应归为“资源专业化”型,而组织形式则介于“核心作坊”和“家庭专业化”之间,大部分应属于“个体作坊”型的陶器生产方式。第五章,结语。本章主要是对本文观点做出归纳和概括,同时对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将要进行的工作做出说明。